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进一步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2020年08月20日 06:5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尽管我国居民消费逐步趋于活跃,但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消费市场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不仅要在创新流通、促进消费上下功夫,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而且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加快公共服务行业发展。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居民消费信心不断增强,消费市场持续改善。中央提出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今后如何进一步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是一篇值得精心谋划的大文章。

  当前,我国消费正处于逐步回暖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7.2万亿元,下降11.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6个百分点。无论是从全国生活必需品供应情况看,还是从商品零售市场恢复情况看,消费回暖的整体态势十分明显。比如,7月份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0.2%,这是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又如,餐饮业整体恢复已近九成,7月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11.0%,降幅比6月份收窄4.2个百分点,这已经是连续四个月改善。

  同时也要看到,尽管我国居民消费逐步趋于活跃,但境外疫情仍在快速蔓延,消费市场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需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要求,不仅要在创新流通、促进消费上下功夫,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也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从近期看,下半年尤其要在扩内需、促销费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提升城市消费。从“全国示范步行街”第二批试点改造提升,到加快发展连锁便利店,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相关工作需要稳步推进。

  二是要扩大农村消费。如提升电商进农村,扩大电商覆盖面,加快发展县域电商产业园。推动邮政、供销、商贸物流、快递等资源整合,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体系。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镇商贸发展,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

  三是要发展服务消费。在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有序推动餐饮、家政服务业恢复发展和品质提升,完善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推进互联网和各类消费业态深度融合,满足居民生活服务需求。

  从中长期看,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物质消费有保障,精神消费快速增长,人们开始把越来越多的收入用于发展型、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这些中长期消费新趋势将对供给端产生新的牵引力。要满足这些变化,需要从三个方面发力。

  首先,要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把全面脱贫作为促进消费提质升级的突破口。要将扶贫工作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有效防止脱贫户返贫和边缘户掉队,保障全面小康的物质基础更加扎实。

  其次,不断提升商品的供给质量和水平。要通过创新发展,提高商品的质量和工艺,满足人们对于品质消费、品牌消费的需求,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

  此外,还要进一步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要加大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育幼养老等方面的供给,要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供给能力,加快这些公共服务行业发展,彻底解决上学难、看病难、看病贵等基本民生需求问题,满足人民的发展型需要,同时也解决消费的“后顾之忧”。(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冯其予)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从关键数据读懂上半年中国外贸    2020年07月16日
  •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意义重大    2020年07月1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进一步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2020-08-20 06:55 来源:经济日报

      尽管我国居民消费逐步趋于活跃,但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消费市场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不仅要在创新流通、促进消费上下功夫,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而且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加快公共服务行业发展。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居民消费信心不断增强,消费市场持续改善。中央提出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今后如何进一步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是一篇值得精心谋划的大文章。

      当前,我国消费正处于逐步回暖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7.2万亿元,下降11.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6个百分点。无论是从全国生活必需品供应情况看,还是从商品零售市场恢复情况看,消费回暖的整体态势十分明显。比如,7月份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0.2%,这是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又如,餐饮业整体恢复已近九成,7月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11.0%,降幅比6月份收窄4.2个百分点,这已经是连续四个月改善。

      同时也要看到,尽管我国居民消费逐步趋于活跃,但境外疫情仍在快速蔓延,消费市场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需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要求,不仅要在创新流通、促进消费上下功夫,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也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从近期看,下半年尤其要在扩内需、促销费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提升城市消费。从“全国示范步行街”第二批试点改造提升,到加快发展连锁便利店,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相关工作需要稳步推进。

      二是要扩大农村消费。如提升电商进农村,扩大电商覆盖面,加快发展县域电商产业园。推动邮政、供销、商贸物流、快递等资源整合,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体系。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镇商贸发展,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

      三是要发展服务消费。在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有序推动餐饮、家政服务业恢复发展和品质提升,完善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推进互联网和各类消费业态深度融合,满足居民生活服务需求。

      从中长期看,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物质消费有保障,精神消费快速增长,人们开始把越来越多的收入用于发展型、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这些中长期消费新趋势将对供给端产生新的牵引力。要满足这些变化,需要从三个方面发力。

      首先,要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把全面脱贫作为促进消费提质升级的突破口。要将扶贫工作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有效防止脱贫户返贫和边缘户掉队,保障全面小康的物质基础更加扎实。

      其次,不断提升商品的供给质量和水平。要通过创新发展,提高商品的质量和工艺,满足人们对于品质消费、品牌消费的需求,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

      此外,还要进一步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要加大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育幼养老等方面的供给,要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供给能力,加快这些公共服务行业发展,彻底解决上学难、看病难、看病贵等基本民生需求问题,满足人民的发展型需要,同时也解决消费的“后顾之忧”。(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冯其予)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