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从关键数据读懂上半年中国外贸

2020年07月16日 08:2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海关总署近日发布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数据,并用“整体好于预期”评价上半年外贸表现。作为全球惟一在疫情持续蔓延下外贸保持出口正增长的国家,中国外贸的这份成绩单确实来之不易。

  好于预期的判断尽管令人欣慰,但今年以来我国外贸所经历的跌宕起伏,个中艰辛还是让很多外贸人无法释怀,以至于“外贸太难了”这句网络流行语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数据回暖,提振了外贸企业的信心,但并不能完全消除人们对下半年外贸增长的担忧。外贸企稳回升势头能延续吗?外贸企业又该如何做好应对更多挑战的准备?

  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不确定性或许是惟一确定的。我们不妨通过上半年外贸进出口的四个关键数据,来读懂数字背后的中国外贸,洞察现象之下的趋势,继而获得更多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的确定性。

  第一个数据是4.3%,这是今年6月份的出口增速。受疫情影响,一季度我国外贸大幅下滑。进入二季度以来,随着我国在全球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全面复工复产,外贸进出口逐步企稳回升,特别是出口已连续3个月正增长。从出口商品种类看,防疫物资、“宅经济”产品出口较快增长是带动二季度出口回暖的重要因素。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外贸企业市场敏感度高、适应性强,外贸产业链供应链较为完备,能够迅速适应外需市场的变化;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因为防疫物资抬高的出口增长能否持续下去,未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个数据是4.9%,这是上半年我国民营企业的外贸增速。在上半年外贸整体有所下滑的情况下,民营企业进出口逆市上扬,对于稳定外贸增长发挥了突出作用。有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已超过40万家,民营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以及贸易占比的不断增加,不仅是我国外贸内生动力强、发展活力足的重要表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不过,也有研究指出,当前民营企业出口增长中有相当一部分集中在之前的订单回补和存货消化上,下半年除了继续开拓出口市场外,探索出口转内销将是民营企业必须面对的新命题。

  第三个数据是5.6%,这是上半年我国对东盟的外贸增速。得益于东盟地区整体疫情防控形势相对较好,且近年来双边经贸合作持续深入,以电子制造为代表的产业链合作更趋紧密,我国与东盟贸易稳步增长有一定必然性。目前,东盟已取代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一贸易格局变化,反映出当前国际市场需求释放依然存在一定阻遏,经济互联互通将驱动我国与东盟经贸关系更加紧密协调。不过,与成熟的欧美市场相比,东盟市场空间仍然有待更好地拓展。

  第四个数据是26.2%,这是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速。作为新型贸易业态,跨境电商凭借其线上交易、非接触式交货和交易链条短等优势,实现了快速增长,而且增速远高于外贸整体水平,是稳外贸名副其实的“轻骑兵”。今年以来,跨境电商出口商品“退货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卖全球”也有了政策支持,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跨境电商的优势和潜力将得到进一步挖掘和释放。

  应该说,以上四个数据从不同维度描述了当前我国外贸发展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来一段时间外贸发展趋势,但数据的变化永远滞后于现实发展。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衰退之中,全球贸易改善的基础尚不存在,我国外贸发展环境将更加严峻复杂。上半年中国外贸虽“有惊无险”,但远未到高枕无忧的时候,未来中国外贸仍将在风雨挑战中承压前行,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作者:顾阳)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从关键数据读懂上半年中国外贸

2020-07-16 08:2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海关总署近日发布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数据,并用“整体好于预期”评价上半年外贸表现。作为全球惟一在疫情持续蔓延下外贸保持出口正增长的国家,中国外贸的这份成绩单确实来之不易。

  好于预期的判断尽管令人欣慰,但今年以来我国外贸所经历的跌宕起伏,个中艰辛还是让很多外贸人无法释怀,以至于“外贸太难了”这句网络流行语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数据回暖,提振了外贸企业的信心,但并不能完全消除人们对下半年外贸增长的担忧。外贸企稳回升势头能延续吗?外贸企业又该如何做好应对更多挑战的准备?

  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不确定性或许是惟一确定的。我们不妨通过上半年外贸进出口的四个关键数据,来读懂数字背后的中国外贸,洞察现象之下的趋势,继而获得更多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的确定性。

  第一个数据是4.3%,这是今年6月份的出口增速。受疫情影响,一季度我国外贸大幅下滑。进入二季度以来,随着我国在全球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全面复工复产,外贸进出口逐步企稳回升,特别是出口已连续3个月正增长。从出口商品种类看,防疫物资、“宅经济”产品出口较快增长是带动二季度出口回暖的重要因素。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外贸企业市场敏感度高、适应性强,外贸产业链供应链较为完备,能够迅速适应外需市场的变化;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因为防疫物资抬高的出口增长能否持续下去,未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个数据是4.9%,这是上半年我国民营企业的外贸增速。在上半年外贸整体有所下滑的情况下,民营企业进出口逆市上扬,对于稳定外贸增长发挥了突出作用。有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已超过40万家,民营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以及贸易占比的不断增加,不仅是我国外贸内生动力强、发展活力足的重要表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不过,也有研究指出,当前民营企业出口增长中有相当一部分集中在之前的订单回补和存货消化上,下半年除了继续开拓出口市场外,探索出口转内销将是民营企业必须面对的新命题。

  第三个数据是5.6%,这是上半年我国对东盟的外贸增速。得益于东盟地区整体疫情防控形势相对较好,且近年来双边经贸合作持续深入,以电子制造为代表的产业链合作更趋紧密,我国与东盟贸易稳步增长有一定必然性。目前,东盟已取代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一贸易格局变化,反映出当前国际市场需求释放依然存在一定阻遏,经济互联互通将驱动我国与东盟经贸关系更加紧密协调。不过,与成熟的欧美市场相比,东盟市场空间仍然有待更好地拓展。

  第四个数据是26.2%,这是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速。作为新型贸易业态,跨境电商凭借其线上交易、非接触式交货和交易链条短等优势,实现了快速增长,而且增速远高于外贸整体水平,是稳外贸名副其实的“轻骑兵”。今年以来,跨境电商出口商品“退货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卖全球”也有了政策支持,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跨境电商的优势和潜力将得到进一步挖掘和释放。

  应该说,以上四个数据从不同维度描述了当前我国外贸发展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来一段时间外贸发展趋势,但数据的变化永远滞后于现实发展。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衰退之中,全球贸易改善的基础尚不存在,我国外贸发展环境将更加严峻复杂。上半年中国外贸虽“有惊无险”,但远未到高枕无忧的时候,未来中国外贸仍将在风雨挑战中承压前行,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作者:顾阳)

(责任编辑:李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