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恢复跨省游”刷屏朋友圈 “终于等到了!”

2020年07月16日 10:12   来源:南方日报   

  编者按 “终于等到了!”7月14日晚,“恢复跨省游”的消息刷屏朋友圈。很多导游看到这个新闻第一时间进行了转发,颇有久旱逢甘霖、喜大普奔的感觉。

  旅游业的一场及时雨

  ■王玉初

  暑假本来就是旅游旺季,家庭游、亲子游、学生暑假游等都是很好的卖点。若再一次错过,只会让旅游行业变得更加艰难。

  “跨省游”重启,犹如久旱之下的及时雨。对景区来说,有游客进来就会有收入,才能保运转、促发展。对酒店、交通以及旅行社等企业而言,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来了业务,有游客流,就有资金流,就能慢慢地复苏,走出疫情之下的寒冬。

  当然,不要以为“跨省游”重启了,防疫就可抛之脑后。只有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了,方可喜迎四方游客。另外,当下不少地区处于汛期,那些洪涝灾情严重的地区,也不宜仓促开启“跨省游”。

  走稳走好的三个前提

  ■吴睿鸫

  首先,实名制应成为“标配”。疫情当下,实行购票实名制,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信息溯源,实现对景区游客的准确查找,让防疫追踪效率更高,能最大限度防止疫情蔓延扩散。

  其次,无预约不旅游应成为“规定动作”。与省内游、跨市游和本地游相比,跨省团队游和“机票+酒店”,更需要旅行社以及在线旅游企业开启预约模式,提前预订景点票、机票以及酒店住宿,实现错峰出行。

  此外,精细化管理应成为“兜底保障”。与通知配套的还有两项制度安排,分别是《旅行社有序恢复经营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和《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这就要求旅游企业下大力气进行精细化管理,保证交通、住宿、餐饮等要素顺畅运转。

  也是旅游业提质机会

  ■舒心萍

  “跨省游”重启,不仅是一个重磅利好,也是旅游业提质的一次重要机会。

  一方面,重启不等于完全放开。不会呈现像以前那样“下饺子”式的旅游热潮,各个方面都对旅游业提出很高的要求,比如“限量、预约、错峰”。另一方面,对游客来说也是一次提升旅游舒适度、安全度的机会。游客会权衡利弊、精心选择,更加注重旅游平台、团队的资质和品质,不会被一些团费“便宜”所忽悠,更不会贸然尝试不熟悉的旅游品种。

  希望旅游业抓住机遇,靠服务和品质赢得游客信赖,打好旅游市场的“下半场”。“跨省游”平稳启动、平稳推进,并且以提质来赢得市场,远比回到过去的粗放式旅游模式更重要。

  (主持人:丁建庭)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恢复跨省游”刷屏朋友圈 “终于等到了!”

2020-07-16 10:12 来源:南方日报

  编者按 “终于等到了!”7月14日晚,“恢复跨省游”的消息刷屏朋友圈。很多导游看到这个新闻第一时间进行了转发,颇有久旱逢甘霖、喜大普奔的感觉。

  旅游业的一场及时雨

  ■王玉初

  暑假本来就是旅游旺季,家庭游、亲子游、学生暑假游等都是很好的卖点。若再一次错过,只会让旅游行业变得更加艰难。

  “跨省游”重启,犹如久旱之下的及时雨。对景区来说,有游客进来就会有收入,才能保运转、促发展。对酒店、交通以及旅行社等企业而言,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来了业务,有游客流,就有资金流,就能慢慢地复苏,走出疫情之下的寒冬。

  当然,不要以为“跨省游”重启了,防疫就可抛之脑后。只有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了,方可喜迎四方游客。另外,当下不少地区处于汛期,那些洪涝灾情严重的地区,也不宜仓促开启“跨省游”。

  走稳走好的三个前提

  ■吴睿鸫

  首先,实名制应成为“标配”。疫情当下,实行购票实名制,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信息溯源,实现对景区游客的准确查找,让防疫追踪效率更高,能最大限度防止疫情蔓延扩散。

  其次,无预约不旅游应成为“规定动作”。与省内游、跨市游和本地游相比,跨省团队游和“机票+酒店”,更需要旅行社以及在线旅游企业开启预约模式,提前预订景点票、机票以及酒店住宿,实现错峰出行。

  此外,精细化管理应成为“兜底保障”。与通知配套的还有两项制度安排,分别是《旅行社有序恢复经营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和《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这就要求旅游企业下大力气进行精细化管理,保证交通、住宿、餐饮等要素顺畅运转。

  也是旅游业提质机会

  ■舒心萍

  “跨省游”重启,不仅是一个重磅利好,也是旅游业提质的一次重要机会。

  一方面,重启不等于完全放开。不会呈现像以前那样“下饺子”式的旅游热潮,各个方面都对旅游业提出很高的要求,比如“限量、预约、错峰”。另一方面,对游客来说也是一次提升旅游舒适度、安全度的机会。游客会权衡利弊、精心选择,更加注重旅游平台、团队的资质和品质,不会被一些团费“便宜”所忽悠,更不会贸然尝试不熟悉的旅游品种。

  希望旅游业抓住机遇,靠服务和品质赢得游客信赖,打好旅游市场的“下半场”。“跨省游”平稳启动、平稳推进,并且以提质来赢得市场,远比回到过去的粗放式旅游模式更重要。

  (主持人:丁建庭)

(责任编辑:李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