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落实“房住不炒”,关键在于摆脱路径依赖

2020年06月16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何建华认为,应当切实坚持“房住不炒”理念,凝心聚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雄安在建设一座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化新城的伟大实践中,让人看到了打破房地产路径依赖困局的胆魄和举措。如今,海南在建设自由贸易港的过程中,也立志走出一条“去房地产”的发展之路。这些清醒理智的新发展路径选择,应当给各地以有益的启示。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大幕拉开,再度吸引海内外广泛关注。这座宝岛如何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在介绍相关建设进展时强调,要严格控制房地产,“海南的房地产不是外面想要多少就建多少,成为房地产的加工厂,我们土地是有限的,而且历史上也有过教训,所以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不能是单一的。”海南发出的声音还在天空回荡,另一条新闻便在舆论场引发关注:超过80个城市发布了购房优惠补贴政策,多地区现百万元级红包。由此看来,“房住不炒”成为社会共识并落实落地,仍然任重道远。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之初基本上还处于农耕社会发展阶段。资料显示,解放初期,我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9%,十个中国人中只有一人生活在城市。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农村人口都是中国人口的绝对主力。直到1978年,农村人口依然占总人口约82%。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也提供了大量非农就业机会,大量人口离开家乡故土,从农村迁移到城市,扭转了农村人口增加趋势。基于最新数据,我国现有600多座城市,其中400多座是大中城市,其它是小城市,城镇化率达到60%。

  多维度观察我国城市化进程,农业农村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量原材料、劳动力、新移民、大市场;快速工业化中的乡镇企业、农民企业家发展了中低端制造业;市场化进程盘活了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地产经济使城市财富效应飞速膨胀……千百年来农耕文明形成的置业财富观念,使当代国人对于房地产的偏好胜过其他大部分国家和民族。央行相关调查报告显示,拥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其总资产中住房资产占比为64.3%;有两套住房的家庭,住房资产占比为62.7%;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家庭,住房资产占比为51.0%。相比一些发达国家,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偏低,比美国低22.1个百分点。

  毋庸置疑的是,中国人在富起来的进程中,形成了一条财富依赖路径,那就是将不可再生的土地视为珍贵资源,并将这一资源化为资产,再通过资本力量不断放大财富效应。房地产市场经历20年持续上涨,直接和间接贡献占GDP比重逾20%,特别是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较大,房价也不断水涨船高。有学者分析认为,从房贷收入比、房屋租售比、M2增速、新增房贷/GDP的房贷杠杆率、新增房贷/新房销售额的房贷杠杆率、人口结构变化、城乡收入水平、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走势等八大经济指标来看,对城市房价不能也不该助涨。

  有一种观点认为,鉴于山川河流大地等自然资源的天然构造,中国城市化率极限是65%。目前,像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城市化率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以“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苏州为例,依托毗邻上海的独特区位优势,城市化推进速度快,土地开发强度已逾28%,如除去水域面积,陆地开发强度超过50%,越过江苏省开发强度25%的控制线,远超国际上公认的开发强度15%为宜居宜业的标准。今日之苏州,可以说与开发强度达36%的上海一样,给人们的感觉已是一座“闹哄哄”的城市。土地是城市十分珍贵的稀缺资源,应对土地怀有敬畏之心,珍惜寸土寸金,同时也应当预留土地供子孙后代未来使用。

  从特定意义上看问题,经济发展模式惯性依赖“土地财政”的空间有限,应当切实坚持“房住不炒”理念,凝心聚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雄安新区三年前横空出世,“跳出去建新城”,寂静的冀中大地瞬间成为沸腾的热土,海内外目光聚焦于此。大批躁动的房产投资客涌入,一时造成交通堵塞、房价暴涨,引发楼市“速冻”。政府用高声喇叭警示炒房行为,百姓也明确表示“不欢迎炒高房价”。雄安在建设一座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化新城的伟大实践中,让人看到了打破房地产路径依赖困局的胆魄和举措。如今,海南在建设自由贸易港的过程中,也立志走出一条“去房地产”的发展之路。这些清醒理智的新发展路径选择,应当给各地以有益的启示。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何建华)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房住不炒”应当成为社会共识

     保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定力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落实“房住不炒”,关键在于摆脱路径依赖

2020-06-16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何建华认为,应当切实坚持“房住不炒”理念,凝心聚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雄安在建设一座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化新城的伟大实践中,让人看到了打破房地产路径依赖困局的胆魄和举措。如今,海南在建设自由贸易港的过程中,也立志走出一条“去房地产”的发展之路。这些清醒理智的新发展路径选择,应当给各地以有益的启示。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大幕拉开,再度吸引海内外广泛关注。这座宝岛如何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在介绍相关建设进展时强调,要严格控制房地产,“海南的房地产不是外面想要多少就建多少,成为房地产的加工厂,我们土地是有限的,而且历史上也有过教训,所以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不能是单一的。”海南发出的声音还在天空回荡,另一条新闻便在舆论场引发关注:超过80个城市发布了购房优惠补贴政策,多地区现百万元级红包。由此看来,“房住不炒”成为社会共识并落实落地,仍然任重道远。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之初基本上还处于农耕社会发展阶段。资料显示,解放初期,我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9%,十个中国人中只有一人生活在城市。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农村人口都是中国人口的绝对主力。直到1978年,农村人口依然占总人口约82%。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也提供了大量非农就业机会,大量人口离开家乡故土,从农村迁移到城市,扭转了农村人口增加趋势。基于最新数据,我国现有600多座城市,其中400多座是大中城市,其它是小城市,城镇化率达到60%。

  多维度观察我国城市化进程,农业农村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量原材料、劳动力、新移民、大市场;快速工业化中的乡镇企业、农民企业家发展了中低端制造业;市场化进程盘活了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地产经济使城市财富效应飞速膨胀……千百年来农耕文明形成的置业财富观念,使当代国人对于房地产的偏好胜过其他大部分国家和民族。央行相关调查报告显示,拥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其总资产中住房资产占比为64.3%;有两套住房的家庭,住房资产占比为62.7%;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家庭,住房资产占比为51.0%。相比一些发达国家,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偏低,比美国低22.1个百分点。

  毋庸置疑的是,中国人在富起来的进程中,形成了一条财富依赖路径,那就是将不可再生的土地视为珍贵资源,并将这一资源化为资产,再通过资本力量不断放大财富效应。房地产市场经历20年持续上涨,直接和间接贡献占GDP比重逾20%,特别是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较大,房价也不断水涨船高。有学者分析认为,从房贷收入比、房屋租售比、M2增速、新增房贷/GDP的房贷杠杆率、新增房贷/新房销售额的房贷杠杆率、人口结构变化、城乡收入水平、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走势等八大经济指标来看,对城市房价不能也不该助涨。

  有一种观点认为,鉴于山川河流大地等自然资源的天然构造,中国城市化率极限是65%。目前,像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城市化率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以“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苏州为例,依托毗邻上海的独特区位优势,城市化推进速度快,土地开发强度已逾28%,如除去水域面积,陆地开发强度超过50%,越过江苏省开发强度25%的控制线,远超国际上公认的开发强度15%为宜居宜业的标准。今日之苏州,可以说与开发强度达36%的上海一样,给人们的感觉已是一座“闹哄哄”的城市。土地是城市十分珍贵的稀缺资源,应对土地怀有敬畏之心,珍惜寸土寸金,同时也应当预留土地供子孙后代未来使用。

  从特定意义上看问题,经济发展模式惯性依赖“土地财政”的空间有限,应当切实坚持“房住不炒”理念,凝心聚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雄安新区三年前横空出世,“跳出去建新城”,寂静的冀中大地瞬间成为沸腾的热土,海内外目光聚焦于此。大批躁动的房产投资客涌入,一时造成交通堵塞、房价暴涨,引发楼市“速冻”。政府用高声喇叭警示炒房行为,百姓也明确表示“不欢迎炒高房价”。雄安在建设一座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化新城的伟大实践中,让人看到了打破房地产路径依赖困局的胆魄和举措。如今,海南在建设自由贸易港的过程中,也立志走出一条“去房地产”的发展之路。这些清醒理智的新发展路径选择,应当给各地以有益的启示。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何建华)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房住不炒”应当成为社会共识

     保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定力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