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定力

2020年03月10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房地产相关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一定要正确认识“房住不炒”的重要意义,保持政策定力,坚决执行到位,确保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继续昂首前行。

  机构统计显示,2月以来,近70个城市发布了涉及房地产调控的相关政策。有的城市政策发布后进行了“打补丁”,有的政策发布后“一日游”紧急撤回。业内人士指出,“房住不炒”基调不变,政策调控力度有限。

  新冠肺炎疫情对一季度的经济增长造成了较为显著的负面影响。减少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保持经济良好发展势头,是与“疫情防控战”同时进行的一场“经济保卫战”。各地都在全力以赴开展工作,努力在两个“战场”上赢得胜利。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疫情冲击,个别地方试图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增长的“工具”。无论是房地产调控政策发布之后“打补丁”,还是政策“一日游”,都凸显出个别地方政府的固化思维和“唯增长论”,也折射出“房住不炒”执行中的难度。

  疫情来势汹汹,的确在短期内对经济发展形成冲击,但不能为了“稳增长”而自乱阵脚。的确,因炒房而导致的高房价,可以刺激房地产投资,进而推动相关产业投资增加,迅速拉动经济增长。但是,这样的增长是“摊大饼”式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增长。需要明确的是,“稳增长”是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稳增长”,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稳增长”。“稳增长”不是稳外延式的增长,而是稳内涵式的增长,是与“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紧密结合、互促共进的。“稳增长”不能单兵突进,顾此失彼。

  坚持“房住不炒”,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购房居住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弱化房地产的金融功能,引导更多资金投资实体经济,夯实国民经济基础。“房住不炒”更为重要的一个作用是能够有效防止资产泡沫累积,避免出现恶性炒作导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一言以蔽之,坚持“房住不炒”,无论是对普通百姓的生活还是对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诚然,坚持“房住不炒”确有难度。由于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缺口较大、产业转型进度缓慢、增长动力转换滞后,加之个别领导干部的“政绩饥渴”和“增长焦虑”,执行“房住不炒”的政策定力难免不足。尤其在突发疫情的冲击之下,为“增长”而“增长”的行为便会有意无意地发生,打着“稳增长”名义放松房地产调控的现象也很可能出现。对此,各地都要加强监督指导,坚决叫停违背“房住不炒”的“土政策”。

  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和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三大目标引领下,过去一年我国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逐步完善,楼市调控政策指向性明确,投机性需求已经基本撤离,全国楼市降温城市不断增多。调控的成果来之不易,“房住不炒”的定位也不会改变,不能改变。房地产相关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一定要正确认识“房住不炒”的重要意义,保持政策定力,坚决执行到位,确保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继续昂首前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楼市纾困必须坚持“房住不炒”定位

     “房住不炒”定位不能因“疫”而变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

保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定力

2020-03-10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