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毛同辉认为,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5G等技术的成熟和应用,未来不只生活会发生更多颠覆性的变化,制造领域的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也会不断加深。可以说,未来谁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上做得更深入,谁就能抢占制高点、掌握话语权,建立市场竞争的核心优势。
一年一度,一期一会,白墙黛瓦、青石板巷的千年古镇乌镇再次因一场全球互联网盛会散发出璀璨的光芒。10月20日至22日,以“智能互联 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这里召开。
回顾历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从“互联互通 共享共治”“创新驱动 造福人类”到“发展数字经济 促进开放共享”“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再到“智能互联 开放合作”,主题变换中,我们能聆听到信息革命步伐的不断加快,感受到数字经济扑面而来的浓厚气息。本届大会新增了“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更是旨在激发互联网创业活力,为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添柴加薪”。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数字经济浪潮奔涌。对我们来说,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应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大势,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让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助力器”“主引擎”,以崭新理念、精心谋划和务实举措热情拥抱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
深化一个认识,即数字经济将成为转型增长新蓝海。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居全球第二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4.8%,数字化新业态不断涌现。目前,数字经济仍方兴未艾,蕴含广阔空间,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动能转换、推动转型升级等方面更是前景可期。数字经济将成为转型增长新蓝海,这是大势,更是机遇,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做信息时代的领跑者、弄潮儿。
瞄准一个方向,即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数字经济,关键要做好“增”“转”两篇文章。“增”是数字产业化,着眼的是把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兴产业做大、做强;“转”是产业数字化,着眼于“互联网+”对传统产业赋能。统计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6.4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1%,数字产业化新引擎越来越强劲。产业数字化也深入推进,2018年产业数字化规模超过24.9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位27.6%,数字化为传统产业插上了腾飞翅膀。
做实一门功课,即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5G等技术的成熟和应用,未来不只生活会发生更多颠覆性的变化,制造领域的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也会不断加深。可以说,未来谁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上做得更深入,谁就能抢占制高点、掌握话语权,建立市场竞争的核心优势。同时,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也将成为未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
年年有新意,届届有特色。2019,乌镇,这个幽深沉静的水乡,再次以开放包容之态对话世界、拥抱未来,再次以智慧之城的名义向全世界发出弄潮数字经济时代的邀约。(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毛同辉)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互联网之光”闪耀智慧乌镇
顺应三大定律,让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如虎添翼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