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数字经济的一个突出代表,移动支付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包括移动支付在内的金融科技手段的发展,有利于缓解金融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有利于释放城乡居民群体的消费潜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产业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名义增长20.9%。作为数字经济的一个突出代表,移动支付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数据显示,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已经超过5.7亿户,移动支付规模超过200万亿元,全球排名第一,移动支付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
移动支付的便捷性大大降低了支付的门槛。不论是购买价格高至几万元的大件物品,还是在街头巷尾购买低至几块钱的小吃,消费者只要掏出手机就可以完成支付,这无疑使得支付行为更容易发生。而且与现金支付相比,移动支付降低了消费者的支付“疼痛”,在无形中促进了消费。同时,依托移动支付工具,目前各类与居民衣食住行有关的商业场景、公共服务场景,都能很容易地完成支付,整个商业的运行效率因此得到很大提升。
从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来看,移动支付促进消费可主要概括为两个途径。
其一是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关于用户消费习惯的数据大量积累,平台便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对用户精准画像,进而精准营销。同时,这些数据反馈到生产端,也能让产品和服务的制造和提供商更及时准确地感知到用户的需求变化,从而调整产品和服务,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新的消费需求,为消费升级带来更多可能性。
其二是移动支付促进了普惠金融发展,进而促进了消费。“数字金融开放研究计划”近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显示,移动支付有助于释放中低收入家庭消费潜力,促进中等收入家庭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数据显示,在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使得消费增长22.10%,城市地区为12.97%;在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使得恩格尔系数降低2.28%,城市地区为1.20%。相对于城市地区,移动支付对农村家庭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结构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
一般说来,在农村等相对偏远落后的地区,金融服务很难触及,金融产品的发达程度也远不及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而移动支付的日渐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可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的支付需求,进而带动消费金融等服务的普及,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得以释放。近几年下沉市场的爆发,既反映出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居民具备很强的消费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包括移动支付在内的金融科技手段的发展,有利于缓解金融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有利于释放城乡居民群体的消费潜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盘和林)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