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中秋月圆时】中秋团圆日 家风传续时

2019年09月13日 07:1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团聚念家风。问寒问暖之间,家人之间的亲情溢于言表,家风自然沁润其中。一年明月今宵多,一家兴隆此时谋。“寓教于乐”之中,长辈的殷殷期盼和勉励,化为晚辈在外拼搏的新动力。月到中秋分外明,话到别离分外重。走过诸多生命节点,才愈发强烈地意识到,家庭对于自己的重要和自己对于家庭的不可或缺。

  中国人的节日总是和时令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同的时节,总是有不同的节庆与之相匹配。这是中国人协调天地万物的智慧,是中国人在历史传承中积淀的文化财富,也是中国人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因八月在秋季之中,故有此称,是中国人的传统三大佳节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远古的敬月习俗和秋祀活动。值此时刻,家人们欢聚一堂,享受着瓜果的甜美,品尝着象征团圆的月饼,其乐融融中,人伦亲情得到了升华,和谐亲善的家风也得到了传承。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团聚念家风。在月圆秋高之际,中国人不管身在何处,都要尽量团聚到家中,带着为父母精心准备的礼物,也带着对家庭的眷恋。现代社会,年轻人与父母聚少离多,人们不禁感叹“有家的地方生计无依,有生计的地方却没有家,因此便有了漂泊,有了远方,有了思念,便总想着团圆。”这话虽然颇显无奈,但也确是现代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好在现代交通发达,往来穿梭的高铁缩短了亲人们之间的时空感,人们不再为回家而犯愁,只要想回家,随时都可以踏上回家的路。与家人相见,欢欣自不必多言。长辈的身体健康、老有所乐,晚辈最为惦记;晚辈的家庭幸福、事业发展,长辈最为牵挂——问寒问暖之间,家人之间的亲情溢于言表,家风自然沁润其中。

  一年明月今宵多,一家兴隆此时谋。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尽管时代变迁,使得人们已经更多地从物理的角度来审视天空、审视夜晚,但中国人对月亮的喜爱却是根深蒂固的。农历,本身就是中国古人观察月亮的智慧结晶,至今仍然在中华儿女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指导作用。中秋节家人团聚,也为家风生成和传承提供了一个支点。良辰美景之中,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赏月夜话”之时自然也会把话题引向家庭的兴旺发达。中国人自古以来把家庭幸福、家业兴旺视作家道绵长的重要保证。好时光怎能轻易放过,一家人坐在一起,除了谈论近况,诉说各自的酸甜苦辣,免不了还要规划未来。“寓教于乐”之中,长辈的殷殷期盼和勉励,化为晚辈在外拼搏的新动力。

  月到中秋分外明,话到别离分外重。每一次团聚都是一次生命的洗礼。人们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世间的事物总是带有些许遗憾,努力奔跑才能把缺憾降到最低。美好的时光难得而易逝,中秋的相聚也预示着新的别离。好在按照中国人的算法,距离下一次团聚并不遥远。家庭之于每一个人,或许只有离别时才更让人眷恋。人的成长需要经历各种考验,聚合分离自然是其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就是在这种体验中不断凝化为乡愁。游子要远行,难舍难分时刻,千言万语就凝结成了“保重身体”“与人为善”“勤奋努力”“常回家看看”之类的话。游子一声“记住了”“放心吧”,便再次踏上了远行的路。大道至简,朴实直白的亲情对话却包含着无尽的爱。离别,意味着年轮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人在经意或不经意间走过诸多生命的节点,才愈发强烈地意识到,家庭对于自己的重要和自己对于家庭的不可或缺。

  (王永祥,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张锐,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本文为2019年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新时代文明家庭家风培育研究”、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家风及其思想研究”、2018年度兰州大学中央高校自由探索项目“传统家教视阈下的现代家庭德育困境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摘编。)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正家风 重家教 助推党风政风清正

     让家风这部“宝典”照亮人生之路

     好家风见证“最美的驻守”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最是中秋月圆时】中秋团圆日 家风传续时

2019-09-13 07:1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