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记者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获悉,《关于加强P2P网贷领域征信体系建设的通知》已于9月2日下发。《通知》要求P2P网贷机构接入征信系统,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于P2P平台,这是合规过滤器。对于征信系统,合规性强的平台敢于接入、愿意接入;合规性差的平台唯恐避之不及,那些虚构借款人的平台、涉嫌自融或关联贷款的平台、贷款利率超标的平台、借款金额超标的平台等,肯定不敢接入。所以,要求P2P平台接入征信系统,将加速不合规平台退出。
于出借人,这是一层保护伞。此前,由于多数P2P平台未接入征信体系,一些借款人存在侥幸心理,导致恶意逃废债一度盛行,即便一些平台或地方协会在官网披露失信人信息,仍收效甚微。接入征信系统后,债权债务关系得以保全,这对借款人是个强大威慑,恶意逃废债必将收敛,于出借人而言,资金安全获得了保障。
于借款人,这是一把双刃剑。若正常还款、信用行为良好,接入征信体系,能完善借款人信用画像,提高其信用评分,是好事;若存在严重多头借贷行为,接入征信体系,糟糕的信用状况曝光,势必被金融机构“嫌弃”,影响后续房贷、车贷。
于征信基础设施,这是一种优化完善。截至2019年6月份,央行征信系统累计收录了9.9亿自然人、2591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有关信息。其中,有信贷记录的自然人超过5亿人(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11月份已达4.8亿人)。人数虽已不少,但缺失了互联网贷款记录,难以准确刻画借贷群体的多头借贷状况。此次推进P2P接入征信系统,补充互联网金融数据源,把多头借贷客群暴露于阳光下,在化解多头借贷、防止特定群体杠杆率快速提升等方面,可更好发挥作用;在助力金融体系发力普惠金融方面,这也是重要的提升。
不过,推进P2P接入征信体系,仍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确保征信数据报送质量。当前,P2P备案希望渺茫,在征信接入过程中不排除部分平台配合度不高,个别平台甚至存在人力保证和技术支撑的双重缺失,在数据口径、数据质量等方面未必能严格按照规范报送,反而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此次集中开闸,如何确保数据质量,需要在细则中予以明确。
二是保护借款人合法权益。一方面,需要关注双重报送问题。当前,P2P普遍向助贷转型,在P2P全面接入征信系统时,是否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同一笔借款,P2P平台报送一次,资金方的银行报送一次,且可能因口径问题双方报送数据不一致,在系统中产生两笔不同的记录。另一方面,也需要建立有效的争议处理机制。征信事关借款人切身利益,征信异议是常有的事。一般情况下,借款人可向报送数据的金融机构提出异议申请,由金融机构做信息更改。目前,P2P行业正处于集中清退期,一旦机构退出行业,借款人的数据异议应交给谁受理,该如何核实、更正,还是一律作“异议标注”,这需要周全考虑。
(作者系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 薛洪言,本栏目话题由今日头条提供大数据分析支持)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