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 冰岛为国内消失的第一座冰川——奥克冰川举行了“葬礼”。该冰川因气候变暖,2012年仅剩0.7平方公里,2014年被从冰川名单中剔除。活动给该冰川立了纪念碑,碑上刻有一封《致未来的信》:“我们知道在发生什么也知道该做什么,但只有你们知道我们是否做了。”冰岛11%的国土被冰覆盖,科学家预测,2200年冰岛的冰川将全部消失。
这场葬礼在网络上获得热捧,有人评价,这不是给冰川的葬礼,而是给不加节制的人类的。
为一座冰川举行“葬礼”,颇有些“行为艺术”的意味。保护环境当然没有错,冰川减小乃至消融,是自然环境向人类发出的信号。不只如此,堆集成山的垃圾、身体内塞满垃圾的动物尸体、原本蔚蓝的大海被染成黑色、北极熊因无处立足跌落水中等,无不在提醒人们,生存环境正在恶化,保护环境需要身体力行。
但是,知易行难。一些极端环保主义者一谈“环保”,就将环境与人类活动对立起来,动辄葬礼、罪人,将人类活动视为“破坏环境的罪行”,把人类看作自然界的“癌症”。如果人类发展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那就不要发展了;如果人类牺牲能给自然带来好处,那就应该牺牲。极端环保主义有一句很出名的话:“砍掉三棵紫杉木去救一名癌症患者完全不值得。”
把环保和人类生存发展对立起来,本身也是对环境保护的曲解。走向自然中心主义、动物中心主义的环境保护,是本末倒置。
人们都知道冰川消融来自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的确真实存在,除了冰川消融,它还会带来海平面升高等问题。但是,人类高估了自己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力。若以对地球温室效应的影响来排名,前四名的气体是:水蒸气,36%–70%(但不会列在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9%–26%,甲烷,4%–9%,臭氧,3%–7%。占据 70% 温室效应来源的水蒸气完全不可控制,而全世界针对温室效应的减排措施,都是面向臭氧这个非决定性气体而制定的。著名《京都议定书》,即便所有国家都签署并执行了其中对减排的要求,到2050年之前,也只能把气温的升幅减少0.02℃ 至 0.28℃。这些都是公开的数据,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而一些人,则把温室效应当做了指责别人发展耗费资源的证据。
环境保护,不但不应被视为“人类为自然界的癌症”,因此来限制和减少人类活动,恰恰相反,应当从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在极端环保主义者视为天堂的非洲、拉美和南亚,到目前仍有8亿多人处于饥饿状态。而很多曾被沙化、荒漠化的区域,恰恰因为人类的努力和保护,让生态发展到一个更高水平。事实证明,环保的问题,同样是一个发展的问题,需要通过发展的方式去解决。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