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上午,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双双跌破1美元兑7.0元人民币大关的消息一出,即引发各界强烈关注。“破7”值得忧虑吗?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将断崖式下跌吗?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迅速作出回应:人民币汇率“破7”,这个“7”不是年龄,过去就回不来了,也不是堤坝,一旦被冲破大水就会一泻千里。这个表态传递的信号十分明确清晰:人民币汇率完全能够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只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历程稍加了解,就会明白中国人民银行这个表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放眼世界,可以说人民币是全球币值最坚挺而且最稳定的货币之一。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对比分析2008-2018年构成SDR的美元、欧元、人民币、英镑、日元的名义有效汇率指数(2010年=100),不难看出,美元和人民币的币值最为坚挺,升值幅度较大,2018年较之2008年,分别升值了20%和15%。而同期欧元和英镑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日元贬值了14%。
而从汇率波动性看,人民币最稳定。这11年间,人民币、欧元、日元、英镑和美元的汇率指数月度平均变化率分别为0.97%,1.04%,1.79%,1.29%和1.08%。换言之,如果企业在国际贸易和投资、金融交易中使用人民币,则汇率波动风险最小。
人民币对外价值能够保持坚挺和稳定性的原因可以大致归结为以下四点。
第一,中国经济中高速平稳增长。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速度通常比发达国家高4-5个百分点,在贸易、GDP、投资规模等方面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008年美国引爆国际金融危机后,金融海啸让全球4万多亿美元的财富人间蒸发,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在严峻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实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保持了经济平稳、中高速增长。中国不仅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量的1/3,作为最大贸易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中国还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引擎,这就为人民的币值稳定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第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自从1994年进行外汇体制改革、实行人民币经常账户可兑换以来,中国在汇率制度安排上,没有像美国、日本或欧盟国家那样实行自由浮动,而是实行管理浮动,既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也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通过2005年、2015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大大提高了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弹性以及市场化水平。除非出现严重的、危及外汇市场正常运行的投机风潮,政府不会以维护汇率稳定为目标进行直接的干预,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人民币汇率,使得人民币汇率成为调节中国对外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挥棒。
第三,有利于人民币稳定的配套政策协调有力。一是鼓励进口,削减贸易顺差;鼓励国际产能合作,增加对外投资,尤其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改变长期贸易、资本收支双顺差局面,实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策略,从根本上降低了人民币升值(或贬值)压力。二是汇率管理目标不再盯住美元,而是盯住一篮子货币组成的人民币CFET指数,由于CFET指数篮子货币涨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抵消,使得人民币汇率不用干预也变得更加稳定。三是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整利率水平,加强与外汇市场的信息沟通,更多运用市场手段而非行政手段来引导汇率,稳定了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
第四,宏观审慎的管理守住不发生金融危机的底线。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黄金非货币化,国际货币体系成为一个纯信用体系,各国货币不断贬值。加上1980年代开始的经济全球化、金融电子化和自由化,导致资本流动、汇率波动加剧,货币危机频繁发生。IMF统计表明,每3-5年就会出现一次规模较大、破坏性较强的区域性甚至全球性金融危机。但是,中国实行渐进式开放,有步骤地减少、取消资本管制,成功避免了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强有力、有效的政府治理能力,确保中国能够管住风险,无危机发展,经济金融按照正常的秩序运行,从而增加了国际社会对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信心。
因此,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有经验、有信心、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涂永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