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老师纹身被辞退”:并非歧视而是特殊行业需要

2019年06月13日 10:24   来源:东方网   郝冬梅

  近日,江西一位老师因为身上有纹身被家长联名投诉而被辞退的事情上了热搜。事情起于一位网友的爆料,该网友曝光了多份聊天截图,称自己的朋友是一个街舞老师,但是因为有纹身而被家长投诉了,老师也因此被辞退。6月11日晚,被辞退的林老师称,正在找新工作。(6月12日《彭城晚报》)

  因为有纹身,一位老师被学校辞退了,成为了热搜。很多网友跟帖认为:只是因为纹身就被辞退是不可取的。纹身并不代表什么,岂能如此武断?

  纹身并非是“黑恶势力”的代名词,有纹身的人不一定是坏人,没有纹身的人也不一定是好人。好人和坏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有没有纹身”。而且,随着观念的变化,人们对于纹身的认识已经和几十年前不同了。以往的时候一说到纹身,会认为这样的人“不是好孩子”。而如今纹身被不少人接受了。那么,“纹身老师被辞退”是不是就不符合情理了呢?

  其实,也不是这样的。我们需要看“纹身的人”所从事的职业是什么?很显然的是,一些岗位是不适合“纹身的人”的。比如,公务员岗位就不能是有纹身的。比如,教师岗位也不能是有纹身的。

  不论是公务员招聘还是教师岗位招聘,一般情况下都不允许有纹身。而且这些岗位也有“岗位约定”,要衣冠整洁,要不穿奇装异服。对于特殊的岗位来说,不接受“纹身的人”也是一种现实需要。就像教师这个岗位,其接触的是学生,就要给学生带个好头。

  对于孩子而言,一般情况都是“畏惧纹身的人”的,他们看到“纹身的人”尤其是纹了龙凤、老虎等大型图案的人,就会胆战心惊。而且即便不从这个角度考虑,纹身对于身体健康也是有危害的。最起码,对于纹身这样的事情,虽然社会没有禁止,但是也不提倡。当然,纹身是一个人的自由,可是学校不接受“纹身的老师”也是职业的需要。

  从报道不难看出,“纹身老师”是被家长“集体投诉”的。这说明,家长是不愿意让孩子跟随“纹身老师”学习的。这种诉求理应得到回应。再说了,这位老师并非完全是“街舞老师”,只是在社会上还兼职做“街舞老师”,在学校里从事的是正常教育。

  是的,“纹身老师”或许在教学上是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但是,特殊行业拒绝“纹身老师”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说,“老师纹身被辞退”,一点也不冤枉。目前,国家文化部门已经“禁止纹身艺人上电视”,在这种环境之下,学校不要“纹身老师”符合大势所趋。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