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父母陪伴才是给孩子“六一”最好的礼物

2019年05月27日 14:59   来源:东方网   张维

  “六一”,一个属于儿童的节日。当读到这个报道时,你是否正在考虑着给自己的孩子一份什么样的节日礼物或者给他一个什么样的节日祝福?(5月27日《齐鲁晚报》)

  又是一年“六一儿童节”,公众自然又要把目光聚焦在孩子们身上。俗话说: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儿童如何快乐健康成长,以至于将来是否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之人?关键在家庭、关键在学校、关键在社会大环境能否正确培养和引导。

  所以,在我看来,每每“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我们不要看市场儿童专卖用品如何琳琅满目,也不要看孩子家长在节日里如何满足其物质上的需求,关键还需走进孩子内心,听听孩子真实心声。我想,这才是至关重要。比如:我们有些外来打工家庭常年都与孩子聚少离多,是否在这个节日能安排他们家庭来一次大团聚;还有一些即便不在异地工作的父母,他们每天也无暇顾及孩子,很与孩子一起逛公园,一起玩猫抓老鼠游戏,是不是也该抽点时间、找些空闲来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呢?

  要知道,在这个物质生活日渐丰盈,构筑亲情关系显得弥足珍贵的语境下,再好的礼物和祝福都替代不了父母与孩子在一起。可现在问题是,一方面,孩子父母需要养家糊口,上班挣钱;另一方面是孩子缺少父母关爱和陪伴,在这矛盾焦作的当口,做父母的确实要陷入两难抉择之中。

  不过,在现实中,也有不少年轻父母,为了能给孩子有一个栖息的未来,也让孩子有一个健康快乐成长的童年,他们当中不得不有一人做出离职牺牲,在家专心致志照顾好孩子。但是,这毕竟还是少数家庭的行为,多数家庭还是把照看孩子的事情托付给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不管怎么说,这样对孩子健康快乐成长都是有缺憾的。

  所以,笔者认为,父母陪伴才是给孩子“六一”最好的礼物。于此来说,一方面需要父母有积极主动陪伴孩子意识;另一方面,也需政府部门和用人单位为父母陪伴孩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比如:父母陪伴孩子作为一种福利,让父母在“六一”期间带孩子尽情玩乐。我想,唯有这样的“六一”儿童节,才能让孩子们充满期盼,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觉得“六一”儿童节过得有意义。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莫让儿童节成为“儿童劫”    2019年05月27日
  • ·政策减负后还要严防“潜规则”    2019年05月24日
  • ·给回家剥毛豆的家庭作业点个赞    2019年05月24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