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民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政府扶贫工作办公室、残疾人联合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江苏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其中强调:在贫困生认定时,禁止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穷。(5月22日《扬子晚报》)
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接下来马上就要到了升学季节。每逢升学季节的时候,各地教育部门都会统计贫困学生,依据统计的贫困学生情况进行救助。这是一种好的制度。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就是要用政策的温暖,关心关爱贫困孩子,让他们不仅有学上,还能上好学。
为了确保“贫困学生”认定公平公正,各地在“贫困学生”认定中都十分认真,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公开制度,这是确保公平公正的需要。救助“真正贫困的学生”,才能把资金花到刀刃上。然而,在“贫困学生”认定的时候,也出现了一些尴尬现象。
“贫困学生”认定成为了“诉苦大会”“比惨大会”。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或者是学校,会专门召开“公开的会议”,邀请家长、领导参加,让“申报贫困学生资助资金的学生”,站到“舞台中央”,说说自己家的贫困情况,说说自己家的经济收入。为了能获得“贫困学生”资格,孩子们努力展示自己“心酸的一面”“困难的一面”“惨不忍睹的一面”。
有的孩子说:我爷爷瘫痪了;有的孩子说:我爸爸残疾了;有的孩子说:我妈妈没本事;有的孩子说:我家一个星期才能吃一次肉。除了这些“自我揭露伤疤”之外,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家庭成员配合,“瘫痪的爷爷”“残疾的爸爸”“无业的妈妈”,现场“声泪俱下”的演说一番。
从一个层面来说,“诉苦大会”“比惨大会”确实更便于大家监督,确实更便于大家对比。可是,这种“诉苦大会”“比惨大会”的方式,也是存在问题的。一个方面是,让孩子的伤疤展现出来,这其实是一次比较深的心灵伤害,孩子原本脆弱的心灵就更加伤痕累累了。而且,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的伤口也是不人性化的。
一个方面是,很多贫困的原因其实是一种隐私。虽然说“贫困并不是可耻的事情”,但是贫困的原因却并非都能拿出来向他人展示的。我们需要尊重每一个人的隐私。暴露伤口式样的隐私权侵犯不可取。
江苏省此次出台新的新规定,明确提出“在贫困生认定的时候,禁止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这是对人格的尊重。希望“贫困学生”认定不要再搞“诉苦大会”和“比惨大会”了。这并非是最公平的方式,最大程度的公开还应该有更好的办法。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