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文明,只有百花竞艳才是人间春色

2019年05月15日 11:13   来源:中国网   胡敏

  在姹紫嫣红、百花齐放的浓浓北京春色里,我们即将迎来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璀璨的亚洲各国文明犹如春天盛开的多彩花朵,将装扮起生机盎然、美丽如画的亚洲文明百花园。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倡议召开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架接起亚洲各国文明对话、交流、互鉴的友谊之桥,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文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各美其美:亚洲文明博大 多姿多彩智慧

  早在2015年中国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在发表主旨演讲时就表示,中方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旨在加强青少年、民间团体、地方、媒体、智库等各界交流,促进亚洲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亚洲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让地区发展合作更加活力四射。这是一个富有远见的倡议,体现了中国对促进亚洲文明发展的深邃思考和责任担当,对于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居于世界东方的亚洲文明以前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东方的造纸术、医学、火药等对人类社会科技发展和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亚洲各国山水交融,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各具特色、充满智慧的亚洲文明体系。比如黄河和长江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东南亚等地区都孕育了众多古老文明,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构成了亚洲文明的共同财富,也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亚洲文明还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向西方传递东方的文化和艺术,在塑造各自民族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造成巨大的影响。在经历了各种苦难磨折、战争沧桑和纷繁世变后,亚洲已越来越成为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进入21世纪,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重心正由北大西洋转向太平洋的趋势不可逆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其2018年12月发表的《未来国际经济格局变化和中国战略选择》课题报告中就预测,到2035年发展中国家的GDP将超过发达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和投资中的比重接近60%,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心将从欧美转移到亚洲,并外溢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仅2017年东盟加中日韩(10+3)经济总量达21.9万亿美元,占世界的27%,超过了美国和欧盟,在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经济快速发展,不仅为亚洲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也必然不断推动亚洲文明的进步与繁荣。

  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大变化、大调整、大转折时期,亚洲各国文明将各美其美、尽展其美,在传承同宗同脉的古老智慧基础上绽放时代的光华,今天的亚洲人民会更加珍视和平、更加珍爱亚洲人民之间的世代友谊,更加珍爱团结互助和谐。

  举行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不仅是通过文明对话交流,汇聚共识,促进对亚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的深邃思考,是巩固和发展人类文明的一个重大创举,也必将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美美与共:文明交流互鉴 促进互利共赢

  “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习近平主席对人类文明有着深刻生动地阐释。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园里,各国文明既要各美其美,更要美美与共。

  今天的世界面临重重危机。其中,对世界文明与世界走向有着种种差异认识。必须看到,世界历史就是一部多种文明并存和相互碰撞融合的历史,每一种类型的文明也都会从其他文明中吸取“养分”。要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如果居高临下对待一种文明,不仅不能参透这种文明的奥妙,而且会与之格格不入。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文明对话在当今世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明间的歧视、冲突,需要也必须尽快终止。我们需要新的文明观,需要新的大家一致认同遵循的共同道德伦理和文明秩序。作为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的人类需要和平与和谐,而“相互交流”是达成人类和平与和谐的第一步。

  中国发起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就是遵循了在多样性中形成和融汇普遍性这一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就是给大家“坐在一起对话”和“相互对话交流”的机会。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之间只有真诚地展开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才能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世界文明只有美美与共,通过文明交流、平等教育、普及科学,消除隔阂、偏见、仇视,播撒和平理念的种子,通过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的理念深入人心,包括亚洲在内的世界各国就能够团结一致构筑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迈向合作共赢、天下大同的美丽新世界。

  中国梦想:实现天下大同 尽显中国担当

  中国自古就以“礼仪之邦”闻名世界。中国人早就懂得了“和而不同”的道理。中国儒家“和谐”理念尊重人类生存的价值观,追求社会的和谐发展;特别注重尊重和保障人们的生存能力,倡导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对待他人。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一带一路”伟大构想,强调各国要民心相通,核心就是倡导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寻求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局面,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寻求各国合作应对多样化挑战和实现包容性发展的新道路。习近平主席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强调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人类文明的灯火就会更加明亮璀璨。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会标也阐释着这样的理念。图形部分主体形态由牡丹花衍生而来,按照亚洲地理位置的六个分区将标志设计成六瓣互动的花瓣状图形,并将抽象的人的形态融入其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手牵手连接沟通的视觉效果,象征亚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亚洲人民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颜色体现了亚洲各国国旗的色彩,也象征亚洲文明的绚丽多彩。这就预示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汇聚亚洲文明、凝聚亚洲共识的宽广平台,是亚洲文化大交流、人民大联欢的人文盛事,是激发文化共鸣点、维护文明多样性的文明盛会。

  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一定会呈现亚洲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优秀成果,展现世界文明的多元共生,为未来世界擘画出美美与共的文明互鉴新画卷。【胡敏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