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了解读书吗?我们真的形成阅读习惯了吗?

2019年04月23日 07:28   来源:南方日报   

  今天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新闻上呈现出各式各样的阅读盘点,各地也纷纷举办颇有仪式感的读书活动。然而,我们真的了解读书吗?我们真的形成阅读习惯了吗?网友纷纷发表见解,我们选取了几篇代表性文章,以飨读者。

  对阅读必须重视起来

  ■刘天放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1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去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年的4.66本基本持平,而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2本,比2017年的3.12本增加了0.2本。

  这条新闻令人欣慰之处,在于“全民阅读”正深入人心。虽然纸质报纸的人均阅读量同比2017年下降,但鉴于网络阅读人数开始增多,阅读人数还是呈上升趋势,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但也要看到,我国国民的阅读人数和阅读数量,与不少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数据统计显示,我国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可见,不能满足于“全民阅读”的点滴进步,而是要直面差距,持续推进,对阅读更加重视起来。

  读书能改变你的气质

  ■高中梅

  读书人有学识,知识面广,什么都能聊,还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气质会显得高大上些——这是表层的好处。往深层里看,读书更大的好处,一在审辨,二在胸襟。读书多的人,不容易被忽悠,胸襟一般会宽广些。

  读书的根本意义其实不在于经世致用,而是明心见性;是为了做人,不是为了生活;是为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不是“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可以给你一套思维体系,可以给你一双火眼金睛,可以给你一个更好的自己,可以给你一个更好的生活。

  黄庭坚跟苏轼聊天时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如今,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读书可以让那些散落的知识点,成为你的独特魅力,改变你的容颜气质。坚持阅读,受益无穷!

  不要等到读书日才读书

  ■胡子民

  读书就像阳光,像空气,像饮食,须臾不可或缺,不能仅仅是每年的“世界读书日”这天鼓噪一下,热闹一下,风吹过后,依然故我。

  读书,要解决读什么书的问题。在我看来,要学会阅读经典。经典是历史的沉淀,是时间的选择,是大众的方向。博览群书指的就是阅读经典,虽然不可能穷尽所有,但也要根据兴趣、有选择地阅读经典书籍。

  读书,要解决怎么读的问题。古人读书有“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这样可以化零为整,时时处处读书。今人同样有“三上”,只不过是翻看手机。把翻看手机的兴趣和时间用于阅读上,也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

  希望朋友们不要等到“世界读书日”这天才去读书,而应该有空闲便捧起书本,进行“开卷有益”的旅行。

  真读书而不要晒读书

  ■曾晓波

  近段时间,朋友圈很多人在晒读书,要么是购书清单、读书计划,要么是喝着咖啡读书的照片,要么是书籍摆满书柜的照片,等等。可是,他们真的在读书吗?

  不可否认,大部分人都在真读书,但也确实有一些人是在晒读书。他们拍照、展示,仿佛摆一下样式、拍几张影像,自己就变得“腹有诗书气自华”,就变得浑身都有书香气。但是扪心自问,有几个人看完了一本书?有几个人拿得出一篇像样的读书笔记?

  书是给自己读的,知识是装在自己脑子里的,而不是要告诉别人:你看,我在读书。我们不仅要爱读书,还要会读书、善读书,有选择地读书,选择好的、适合自己的书来读。

  (主持人:丁建庭)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