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准确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内涵

2019年04月22日 07:33   来源:广州日报   

  内容提要

  深刻认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统筹协调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将战略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打好打赢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使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辉煌。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2018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明确要求要“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科学、准确、全面地认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把握、用好、维护 “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关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前提。

  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机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2018年1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深刻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大潮滚滚向前,但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为世界经济增长蒙上了阴影。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但增长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完成。国际格局深刻演变,但发展失衡未有根本改观。全球治理体系加快变革,但治理滞后仍是突出挑战。”讲话高屋建瓴、简明深刻地诠释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

  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带来了国际经济格局调整的新机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交往越来越普遍,世界市场超越了地方性的局部市场,经济全球化作为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使发达国家获得了利益,也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创造了追赶的条件,带来了国际经济格局调整的新机遇。当前我国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超过30%,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为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创造性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了国家间合作发展的新模式,截至今年3月,已与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积极构建新型金融合作机制,截至2018年底,成员总数达到93个,遍布除南极洲外的世界各大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主动作为、适度管理,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我们要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我们要讲求效率、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中国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不断深入,带来了创新突破和结构升级的新机遇。世界经济正处在动能转换的换挡期,增长动力不足是根本问题。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从人类历史上看,每一次产业革命都得益于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而产业革命又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全面变革。当前,世界处于信息技术的纵深发展时期,人工智能、3D打印、5G通信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也在催生着新的工业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与以往历次工业革命相比,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指数级而非线性速度展开。”他提出要创新发展理念,超越财政刺激多一点还是货币宽松多一点的争论,树立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思路;创新政策手段,推进结构性改革,为增长创造空间、增加后劲;创新增长方式,把握好新一轮产业革命、数字经济等带来的机遇,在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过程中注意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调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牢牢把握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节奏,通过创新引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形成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创新自信,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国际格局的深刻演变,带来了实现更加均衡发展的新机遇。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人类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德国经济学家施瓦布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书中写道,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产生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包括会加剧不平等,特别是有可能扩大资本回报和劳动力回报的差距。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的财富量超过其余99%人口财富的总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令人担忧。但正是发展失衡的现实,使得全世界各国才有了实现更加均衡发展的共识。

  我们要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不能一遇到风浪就退回到港湾中去,那是永远不能到达彼岸的。我们要下大气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在实现均衡发展方面,我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中国的大门对世界始终是打开的,不会关上。开着门,世界能够进入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在新时代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进程中,我国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为世界树立了榜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打造伙伴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改变。这四个“不会改变”,表明了实现均衡发展的“中国态度”,成为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实现世界均衡发展的“压舱石”。

  全球性问题加剧,带来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更深刻地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机遇。进入21世纪以来,一方面物质财富加速积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文明发展到新水平;另一方面,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贫困、失业、收入差距拉大,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而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反映新格局,代表性和包容性很不够。全球产业布局在不断调整,新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日益形成,而贸易和投资规则未能跟上新形势,机制封闭化、规则碎片化十分突出。全球金融市场需要增强抗风险能力,而全球金融治理机制未能适应新需求,难以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市场频繁动荡、资产泡沫积聚等问题。

  因此,开放还是封闭,前进还是后退,世界面临着新的重大抉择。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渐成共识。全球治理体系只有适应国际经济格局新要求,才能为全球经济提供有力保障。其基本原则就是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理应平等参与决策、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同时,要赋予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多代表性和发言权。我国通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10+1”机制、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博鳌亚洲论坛、中非合作论坛、G20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世界经济论坛、中国—拉美加勒比论坛等政府间合作组织和非政府合作组织,倡导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中国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真正做到了将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其他国家,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应有新作为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也带来了巨大挑战。要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内涵,用好、维护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变压力为动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持续创造条件和环境。

  用好、维护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需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筑牢改革发展稳定的总框架,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用好、维护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就要在我国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坚定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速、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动力都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存在着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困难增多等问题。但是也要看到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因此,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在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基础上,针对突出问题,打好重点战役。要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七个领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力,充分发挥我国拥有的足够的韧劲和巨大的潜力,维护好经济长期向好势头的各种要素和条件。

  用好、维护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就要在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的背景下,扩展发展领域,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我们的和平发展道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断实践逐步形成的。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也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坚持对话协商、共担责任,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理念,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深化双边和多边协作,促进不同安全机制间协调包容、互补合作,不这边搭台、那边拆台,实现普遍安全和共同安全。尽管面临着单边主义回潮的局面,但是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格局没有转变,全球化的趋势也没有转变。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

  深刻认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统筹协调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将战略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打好打赢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使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辉煌。

  (作者张旭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