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遵循。如何学习、领会、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上述精神,科学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趋势、新内涵、新理念、新任务?本专栏专访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金山教授。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在供给侧
南方日报: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为什么这么说?
刘金山: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判断,是基于长期发展趋势而不仅仅是基于短期周期波动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需求侧;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供给侧。就长期而言,一个国家要想让人民生活得好,首先要生产得好,故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在供给侧。货币之水如何有效浇灌实体经济之田,实体经济如何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这一重要精神具有长期指导意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符合“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基本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更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作出的重大决策。
同时,还要注意到,一段时间以来,部分领域出现了价格异常波动,能不能归因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因为这一改革不彻底,还是因为这一改革本身?在“三去”领域,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利益博弈,各级政府有没有激情、勇气和魄力推进下去?这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疑惑和彷徨,更深层次的是认知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符合规律吗?顺应趋势吗?理论逻辑如何?现实逻辑如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这些问题作了科学的研判和回答,指出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
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意味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长期经济增长趋势
南方日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有何深意?怎么理解其与“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的联系?
刘金山:这表明,自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提出并大力推进以来,随着“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关键领域的具体政策推进,在许多地区和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完成了阶段性任务,实现了阶段性目标,积累了阶段性的经验和政策工具。所以,在“巩固”上下功夫,就是要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降低全社会各类营商成本,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
在“巩固”基础上,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呈现出新趋向,必须充分理解其动态变化的新内涵和新理念,实施因对新形势的新政策工具。
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意味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长期经济增长趋势,而不仅仅是短期经济周期波动。熨平短期经济波动,这是调控政策的目标。调控的事情必须要做,但提升长期经济增长潜力需要的是改革,要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而激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新活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是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是有特定指向的,是基于长期的。所以,针对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中央政府没有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而是采取“精准浇灌”的方式,这是为“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提供尽可能好的环境。
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增强”上下功夫,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发展更多优质企业。通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增强”微观主体活力,要追寻企业家。在全球货币泛滥的时代,企业家才是全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追寻企业家!全球化时代,更加需要企业家的创新实践。环顾全球,中国的生产权面临着全方位多层次的剧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在互联网与全球化时代。如何为世界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需要企业家来回答。
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为在“提升”“畅通”上下功夫提供了机制保障和法治保障
南方日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这又意味着什么?
刘金山: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这意味着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更多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多地依靠法治手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这一政策精神,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十九大、十九届二中全会、三中全会精神的延续和体现。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确定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市场经济运行秩序进行了顶层设计。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全会、三中全会更加深化和提升了市场决定性作用和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市场的要义是自由选择。自由选择,需要有游戏规则:自由是你的,自由选择的结果也是你的;出现争议,法律说了算。这样,市场和法治相伴相随,有利于发挥基于规则的市场经济规模效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为在“提升”“畅通”上下功夫,提供了机制保障和法治保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仅着眼于供给侧,而且着眼于国民经济大循环
南方日报:如何理解“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的要求?
刘金山:当前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尤其是技术创新水平,是滞后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滞后于消费者不断升级的品质需求的。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关键在于缺少通过技术创新统领、整合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能力。新时代,我国要从全球化追随者变成全球化引领者,需要具备全球化产业引领能力和价值链管理能力。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关键保障之一就是“畅通”。生产者与消费者、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等市场主体之间的互动畅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的运行畅通,至关重要。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可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仅着眼于供给侧,而是着眼于国民经济大循环。
因此,新时代,我们需要科学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趋势、新内涵、新理念、新任务,通过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新动力与新活力。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