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自称是河南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的网友发帖称,该校出台新规,学生不得在上课时段回宿舍。由此,无课学生没有地方可待,甚至有人翻墙进入宿舍楼。对此,学院宣传部工作人员9日回应北京青年报记者,新规出台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上课出勤率,从实施三天的效果来看,确有帮助。(1月10日《北京青年报》)
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随机抽取了50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52.09%的大学生表示身边出现过“代课”现象。可以说,有多少大学生“代课”,便有多少大学生“逃课”。近年来,为防止学生“逃课”,一些高校可以说是绞尽脑汁、花样百出,如拍合影照、刷脸、PPT点名、APP签到等,令学生疲于应付。至于河南这个学院,上课时段不让学生回宿舍,实际上是“禁寝防逃课”,虽然提高了上课出勤率,但却侵犯了部分无课学生的权益。
然而,“逃课”之风在高校盛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方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缺乏教学魅力,而只能靠“强制离寝”等粗暴方式,提高所谓的学生上课出勤率。可见,学生“逃课”,或找人“代课”,是高校教学质量不平衡的必然结果。特别是,高校“逃课”现象愈演愈烈,不仅意味着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暴露了相关高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缺位和不足。
事实上,教育部2005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学生不能按时参加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活动,应当事先请假并获得批准。未经批准而缺席者,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同时,高校出台的学生手册、守则,对于大学生课堂秩序也均有明确规定。可见,大学生“逃课”,或找人“代课”,已经违反了高校管理规定,理应禁止和查处。
换言之,高校“禁寝防逃课”,折射教育焦虑。这显然值得教育部门及高校反思。尤其是高校,要改变教育管理观念和方式,对教师考核不能一味地偏向科研成果,也要兼顾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学水平,能够真正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同时,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还是以人性化的疏导为主;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特别是,对于存在“逃课”行为的学生,应给予一定的惩戒,并记入信用档案。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