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整治秦岭别墅的警示:政治规矩是具体的

2019年01月11日 07:54   来源:长江日报   杨于泽

  光口头上讲政治,本质只是一种“口头政治”,其结果是架空讲政治,最终就变成不讲政治的一块遮羞布。表态的时候语气高昂、口若悬河、天花乱坠,但实际工作中将政治忘到九霄云外,搞我行我素、各行其是,大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些领导干部甚至走向腐化变质。

  专题片《一抓到底正风纪——秦岭北麓违建别墅整治始末》近日在央视播出,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收看,反响热烈。专题片反映的是秦岭北麓违建别墅整治的过程,追问的是整治难的根源,剖析的是问题的本质。而贯穿专题片的核心问题,是“政治规矩”这四个字。

  从2014年3月问题被曝光,到当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批示,再到现在,秦岭北麓违建问题整治已告圆满解决。解决问题的抓手,就是讲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对秦岭违建别墅的批示就是:“首先从政治纪律查起,彻底查处整而未治、阳奉阴违、禁而不绝的问题。”今天秦岭北麓违建别墅整治被拿来解剖麻雀,它告诉我们的是: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是具体的,是以人和事构成的,主要是看行动、看效果,而不是光看表态,更不能空喊口号。

  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由来已久,为了解决问题、纠正错误,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批示指示。每次批示指示,要么时任省市主要领导在省委、市委常委会上不传达学习,也没有进行专题研究,政府主要领导只是圈阅或简单批示了事;要么主要领导不挂帅、不调查研究、不亲自抓落实。结果就是虚与委蛇、欺上瞒下、工作大打折扣。中办、国办去年11月发出通报,通报标题直指“陕西省委、西安市委严重违反政治纪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痼疾?用中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委副主任徐令义在片中的话说,“归结起来就是违建别墅它是一个表象,不讲政治是根本”。

  讲政治的主要内涵,就是2018年12月25日至26日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强调的:全党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同破坏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作斗争。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四个意识”现在人人知道;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人们对此早就耳熟能详。但如果只是喊口号,其实讲政治也只是说说而已,不会有实际意义,更不会有实际效果。

  光口头上讲政治,本质只是一种“口头政治”,其结果是架空讲政治,最终就变成不讲政治的一块遮羞布。表态的时候语气高昂、口若悬河、天花乱坠,但实际工作中将政治忘到九霄云外,搞我行我素、各行其是,大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些领导干部甚至走向腐化变质。在整治秦岭北麓违建别墅的过程中,挖出魏民洲、钱引安等一批大搞权钱交易的腐败分子,正是他们的腐败行为带来了问题,并且阻碍着问题的解决。

  整治秦岭违建,正如徐令义在片中指出的,正是习近平总书记“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历史政治担当,对存在的问题,始终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解决问题、绝不放手”的一个具体表现。通过这样一次解剖麻雀、一个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明白讲政治、讲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要义是什么,如何在具体工作中贯彻讲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要求,以及如何从政治纪律入手寻求一些问题的根治之策。

  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是空喊口号,而是重在落实、令行禁止。它要求我们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不打折扣、不搞变通,要求我们不仅在思想上,而且要在行动上向核心看齐,把“四个意识”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在日常工作中具体地体现“两个维护”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秦岭北麓违建别墅整治给我们的启示。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