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火速施救乘客,“铁警救人”的样子最美

2018年12月14日 10:35   来源:金羊网   欧阳常乐

  丹阳火车站7号站台值班员对讲机里,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声音:G7114即将进站,3号车厢有位旅客突然晕倒,请做好接车准备!(12月12号《扬子晚报》)

  一列飞奔咆哮的火车,一个突发癫痫的男乘客,三个值得钦佩点赞的铁路警察,上演了一场生命施救赛,不仅让当事人感激落泪,还感动了整个列车上的人,在网络上掀起了赞美之潮。对于此次事件,有的网友说“在生命面前什么都是次要的”,也有网友说“生命面前规章制度也有温情”,而笔者认为“铁警救人”的样子最美,危机面前方显铁路人素质。

  据新闻报道,铁警徐爱民接到指令后,第一时间带着两名辅警快速飞奔到7号站台。车门一开,徐爱民带着辅警立即进入车厢把发病乘客抬下车厢。同时指挥车站值班员拨通了120急救电话。根据经验,他们怀疑该乘客可能有癫痫或者心脏类疾病,于是将乘客抬至站台空旷处,并尝试掐住乘客人中,大约两分钟后,乘客慢慢苏醒。

  我们不禁要问,铁警是如何做到临危不乱的?笔者认为铁警能做到临危不乱和铁路的管理有关。随着人们对服务行业要求越来越高,铁路也提出了“服务改革”,建立了健全的考核激励机制,并对全体客运服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也正是这种培训,让客运服务人员有了突发情况的经验储备。在危机来临时,并不会手忙脚乱,而是按照程序一步一步来,最终完美的处理好各种突发情况。

  火速施救乘客的“凡人善举”,折射了铁警徐爱民的职业品德。了解情况后,能第一时间飞奔到现场,说明徐爱民心中有爱,心中有慈悲,他把乘客的生命放在了第一位,显示了中华男儿本该有的一种美德。当然,也从侧面反映出铁路对职工品德的要求。

  铁警徐爱民能最快接到指令,相关领导肯定第一时间批准了的,才让危险降到最低。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铁路对突发事件是“时刻准备着”的。同时,车上为乘客设置了急救箱、针头线脑,保证乘客病发时能第一时间得到药物控制。这都突出了铁路管理的“硬实力”。当然,这种“硬实力”要长期坚持,让更多的乘客受益。

  铁警火速施救乘客,救人的样子让我们感受到暖心与安心,其行为最终还是兑换“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的服务承诺,让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落地生根。当然,要做到“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其背后必须有广大铁路职工默默地奉献。而对于这种奉献,我们社会大众需要更多的支持与理解。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