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全国各地深耕13年的“老牌”传销组织“蝶贝蕾”近日于河北廊坊彻底覆灭。然而令人唏嘘的是,一些受骗大学生获救后仍不愿回家。有的人沉沦于男女混住,不愿回归正常生活;有的人家境贫寒,总是不甘心;有的人做着发财梦,想继续坑害别人。打击传销可谓“打而不散,遣而不返”。(12月5日 中国青年网)
传销并不是一个新事物,它在很多年里都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着,变换着花样害人骗财,甚至伤人性命,可是为何还能一直存活并显得更加肆无忌惮?传销及其传销组织的危害性人尽皆知,但是打击传销的行动和效果却始终不尽如人意,背后的原因需要我们深刻反思。
从打击传销的方式来看,对于涉案的头目都进行了严厉的处罚,“蝶贝蕾”传销组织“领导层”的4人分获有期徒刑3年至8年不等。而对于那些普通的参与者,采取的办法则是“清理”“驱逐”“遣返”。应该说,这也是一种打击的手段。问题是,这样的处理办法,依然留下了安全的隐患。从既往打击传销的实际效果来看,很多被“清理”“驱逐”“遣返”的传销人员,过不了多久,依然会“重返旧路”。因为这些人已经形成了传销依赖,离开了这个“职业”已然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了。这就意味着,打击传销,清理过后还不能停步,铲除传销组织滋生的土壤才刚刚起步,任务繁重,永远在路上。
笔者认为,打击传销,不能只是简单的“把传销人员遣返回老家”。我们需要做的事是让他们“走出传销的漩涡”之后,再也不愿意加入传销组织。可是,看看那些参加传销的人员,有多少不是“打而不散,遣而复返”的主儿。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人已经被传销组织深深洗脑了。这个时候,我们也要拿出传销组织的力度,给这些人反洗脑,根治其脑海中扎根的“传销就是好”的错误观念。建议有关部门组织心理专家,对参与传销的普通人员进行心理引导,进行健康心理的重塑,让他们彻底从“传销就是好”的错误认知里走出来,发自内心认识到传销的危害,从此心甘情愿远离传销组织。
除了积极进行心理重建之外,还需要关注他们的何去何从。对于参与传销的人员来说,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知道“传销不是什么好东西”,也想离开这个“职业”。只不过,在被“赶回老家”之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者在传销中荒废了自我,没有积极就业的自信,从而又卷土重来、重操旧业。这个时候,就需要有关部门联合作战,一方面对传销组织重拳出击,加大打击力度,一方面要对传销人员进行温暖关怀,不歧视他们,帮助他们学习就业技能,找到一个力所能及的岗位,不至于让他们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同时还要看到,传销组织中受骗大学生为数不少,打击传销还需把预防针打在学生走出校门之前,帮助大学生提高辨别能力,对涉嫌传销的机构有警惕意识,这也是反传销教育的应有之义。
总之,打击传销需要强硬手腕,也需要温暖关怀,不能止步于把传销人员遣返回家。唯有如此,方能铲草除根,铲除传销组织滋生的土壤。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