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把握未来区域发展空间格局走向

2018年11月29日 07:11   来源:经济日报   

  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区域协调发展为抓手,推动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不断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空间布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发展空间格局变迁,可以用经济地理学中的密度、距离和分割来刻画。从密度视角看,工业领域的产业集中度持续上升,各种产业集群模式也随之落地开花,各类新区和开发区成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与此同时,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与工业化一起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双引擎。从距离角度看,我国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截至2017年,高速铁路运营里程2.5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13.65万公里,均居世界第一位,同时我国也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大国。快递物流行业也迅速兴起,到2014年我国已经跃升为全球第一快递大国。与此同时,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进一步缩短了各地区在信息交流、知识和技术溢出等方面的距离。从分割度的视角看,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区域一体化的推进,市场分割日渐整合,商品的跨区域流动已基本不受限制,劳动力、资本和知识产权等要素的跨区域流动也逐渐松绑。相应地,新世纪以来以城市群为主要载体的区域一体化遍地开花,珠三角和长三角已经成为引领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密度、距离和分割的共同作用下,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我国的区域发展已经实现了长足的进步和优化。东部沿海地区在继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中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也显著增强,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有所缩小。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间经济增长动力也在发生演化。一方面,东部发达地区逐渐摆脱对投资的依赖,消费的作用逐渐加强;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仍以投资拉动为主。另一方面,创新已经成为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部的监测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和浙江的综合科技创新指数得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第一梯队。与此同时,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劳动力迁移日益频繁,乡村发展不足、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等问题也日益严峻。

  站在时代发展的路口,未来的区域发展空间格局走向将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而这也是城乡区域发展工作应集中关注的重点。

  五大区域发展战略构筑起协同发展、内外联动的区域空间格局。现有的五大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中,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分别对应的是长三角和珠三角,一体化程度已经处于较高水平,而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应的京津冀城市群也正在蓬勃发展阶段,有望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长江经济带以生态保护为底板,辐射范围囊括上游的成渝城市群、中游的武汉城市群和下游的长三角城市群,有利于塑造长江地区区域发展东西双向、陆海统筹的新格局。“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西北、东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而海上丝绸之路为东部沿海等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良好平台,有利于形成内外联动、全面开放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以城市群为主要载体的区域一体化将成为未来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区域发展将会从单一的增长极引领转向以城市群和经济带推动为主。以美国为例,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传统的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五大湖城市群等进一步拓展的同时,产业和人口逐渐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转移,大西洋沿岸的北加州城市群、南加州城市群、德州三角地带都市群等也逐渐发展起来。与国际发展经验类似,以城市群建设为核心的区域一体化在国内正迅速开展。到2017年底,长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分别以2.2%、0.6%和2.3%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19.2%、12.4%、9.7%的经济总量和11%、5%和8%的人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根据“十三五”规划,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其中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5大城市群有望成为我国城市群发展的第二梯队,从空间上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支持。

  包容性、差异性的区域发展将成为主流。从包容性的视角看,新时代我国的区域发展已经逐步摆脱唯GDP论的单一理念,而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追求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包容性增长成为主流。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两大攻坚战将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区域发展的公平性日益受到重视。我们不仅要考虑区域整体的经济社会质量提升,更要注重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将是未来区域发展追求的重要目标。从差异性的视角看,各区域发展的定位、目标与实施方案将会结合自身的禀赋条件和比较优势,因而呈现出差异化的特点。以五大区域发展战略为例,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均致力于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而长江经济带侧重生态环境保护,“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其首要任务;“一带一路”建设则强调提升区域发展特别是内陆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未来,区域发展的包容性和差异性将是我们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