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厦门采访之前,记者听到了关于厦门高房价的不少“悲观”说法。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一种说法是,高房价会对人才形成“挤出效应”,造成人才外流,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简单把房价和人才流动划等号,是片面的。受商住房供给偏紧和需求旺盛之间矛盾的影响,厦门房价确实高居全国前列。但高房价一定会让高素质的人才“敬而远之”吗?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人才在不同城市之间自由流动,是一种正常现象。在厦门采访时,不少“海归”告诉记者,自己在选择到哪个城市发展,往往会考虑多重因素,例如文化、亲情、生活习惯、职业前景、发展空间,等等。房价或许会成为考量因素之一,但一般不会成为最关键的因素。更多的人还是会关注当地对于人才的支持力度,以及当地的产业基础和个人的发展舞台。有“海归”人才坦言,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比厦门高,但许多人愿意往这些城市聚集,正是因为在这些地方职业发展前景更广阔。
事实上,这些年来,为了强化对人才的吸引力,在其他城市的“抢人大战”尚未启动时,厦门市就已经出台了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例如,2010年,厦门市制定出台了《厦门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快建设海西人才创业港,大力引进领军型创业人才的实施意见》两个政策文件。去年7月,厦门市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
此外,厦门市还进一步加大了保障性住房政策研究,陆续出台一系列管理办法及配套文件,形成以保障性租赁房、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商品房等多层次、全覆盖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为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厦门出台的这一系列政策举措,正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招揽人才、留住人才,使他们在厦门贡献智慧,以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与创造力。
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人才已经成为许多城市争夺的重要资源。厦门市要进一步提升人才竞争力,就必须以更坚定的决心、下更大的力气打造与创新相适应的人才体系,着力提升“硬实力”和“软实力”,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下。
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引进人才的政策力度,创造宽松的人才环境,加快公租房和人才公寓建设,完善服务保障体系;要通过深化改革,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环境体系,推动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为广大人才搭建发挥才华的舞台。另一方面,也要加快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体系,下大力气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的人才队伍,不断提升优质人才的供给能力。
总而言之,对于厦门而言,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继续打造“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和“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进一步推动包括人才资源在内的各种创新资源要素的集聚,才能做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篇新时代的大文章,才能真正打造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样本城市。(作者:林火灿)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