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内在逻辑

2018年08月29日 17:30   来源:光明日报   肖斌

  作者:肖斌(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重要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深刻反映了对党的全面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纵观历史和现实,“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重要政治原则被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贯穿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了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必须深刻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所蕴含的内在逻辑。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首先明确党的领导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党的领导从来不是一个抽象和玄奥的概念,而是基于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本身,贯穿于日常实际工作的各环节各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全面的,但“一切”和“全面”是普遍性与具体性的有机结合。就普遍性而言,党的领导体现为党始终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在工作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实现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有机统一。从其具体性出发,党的领导具有更为直观的时空特性。从时间维度上,党的领导始终和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命题紧密相连。面对“站起来”和“富起来”的时代叩问,党的领导集中解决的分别是能不能指挥打仗和会不会建设发展等课题;而置身于“强起来”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能否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新时代给出的一道崭新命题。在空间维度上,党的全方位领导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体现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过程。这也就意味着,在不同领域和环境中,党的领导是与具体行业和业务工作的特定规律相结合的,党的领导总是要着眼于具体业务工作的改进与提升,并将其最终作为自身领导加强和改善的判断标尺。正如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总是要和锻造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现代化人民军队相结合,加强党对高等院校的领导总是要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相联系,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总是要和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相统一,党的领导从来就不是抽象的。事实上,一些领域之所以还不同程度存在党的领导的虚化、弱化、边缘化等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的领导干部不能具体地把握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质。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同步推进保障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与能力建设。列宁曾指出,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而外,没有别的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实现党的领导全覆盖,锻造出一个坚强有力的治理主体,既要靠制度,将党的领导内嵌到各级、各领域的治理体系之中,又要靠本领,真正实现讲政治和懂业务的高度统一。在保障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方面,要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领导下,优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负责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统筹设置党政机构、更好发挥党的职能部门作用,优化党的组织、宣传、统战、政法、机关党建、教育培训等部门职责配置,加强归口协调职能。与此同时,保障党的全面领导的能力建设也要同步推进。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所多次强调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同志由于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往往陷入“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窘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打铁必须自身硬。破解本领恐慌这一难题,要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智慧融会贯通到治国理政之中,做到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善于从政治高度看问题做工作。马克思主义政党之所以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脱颖而出,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就是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始终保持自身在政治上的先进性。正因如此,马克思在与蒲鲁东主义、拉萨尔主义的斗争中一再告诫工人运动不应贪图工资的“不折不扣”而放弃砸碎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金锁链”。列宁在反对经济派的斗争中也一再强调无产阶级的基本经济利益只有通过根本的政治改造才能得到满足。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战云密布的革命年代,还是在和平发展的建设时期,“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处理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解决它的生产任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当前,我们党所面临的“四大危险”“四种考验”依然复杂和突出,迫切要求我们党从政治的高度、用政治的方法加以解决。站在政治的高度看问题做工作,要求我们既要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又要避免将社会主义逻辑的消解作为践行现代化逻辑的前提。真正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以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和严明政治纪律锻造适应新时代要求、更为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