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黄洪雷:补短板强弱项,促进乡村振兴

2018年08月27日 07:34   来源:北京日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毋庸置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三农”问题的短板、弱项更显突出、更需解决。如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乡村能否振兴,归根结底是要看是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看是否真正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旺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兴旺,而是农村各种产业的全面兴旺。当前,我国农业农村虽然存在许多矛盾和困难,但根源基本是结构方面的。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打造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城乡生态宜居环境。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受市场经济和传统习俗影响,我国农村地区部分社会丑恶现象时常沉渣泛起,一些消极落后思想一时难以消除。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中优秀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人文精神,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让文明新风吹遍田野山林。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目前,农业农村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乡村治理机制仍需完善。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克服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些体制性障碍,加快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保护发展,着力解决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软弱涣散等问题。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更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切实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农民勤劳守法致富,不断解决好农民就业和收入问题。

  农村基层党组织数量多、分布广、基础弱,“蝇贪”“黄赌毒”等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妨碍乡村振兴。补短板强弱项促进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密切联系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必须坚持党建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任何时候都要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松懈、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不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不弱化。必须切实加强纪律建设,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格用党章党规党纪规范成员自身行为,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

  (作者黄洪雷为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安徽农业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