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台独”动作加码,严重危害两岸关系

2018年08月15日 08:15   来源:中国网   杨晶华

  台当局“教育部”从8月11日起开始审议台湾“十二年基本教育” 社会领域课程纲要草案,审议大会持续3天,并举行7场,力求在8月底以前完成审议。据报道显示,新课程纲要“去中国化”的色彩浓厚,引发两岸各界的质疑与争议。

  “去中国化”的课程纲要调整是“文化台独”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均有发生,并已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此次课纲调整最大的争议点主要集中在:历史课纲草案以“台湾史”、“东亚史”、“世界史”为三个分域,改变以往“台湾史”、“中国史”、“世界史”的分法;有关“中国史”的内容被大大削减,且并入“东亚史”;历史的编排方式以主题式取代按照朝代或年代顺序排序等。新历史课程纲要调整的方向主要为:继续提升“台湾史”地位,同时边缘化、降级“中国史”地位;碎片化“中国史”,切断“台湾史”与“中国史”的联结;意在建构青少年群体的“台湾史观”。

  台当局推动“去中国化”的“台独”课纲调整主要基于短期与长期利益的考虑。从短期看,作为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哨站”的年底“九合一选举”决定地方政治版图的重构,对于蔡英文及民进党都具有不可输的压力,但目前选情的发展态势却“事与愿违”。即便对手是失去党产支持,选举资源有限,团结隐患难弥的国民党,民进党也在许多选区落于下风。因此,蔡英文采取了拥抱“深绿”,巩固基本盘的选战策略,预判进一步推动“文化台独”有助于基本盘的回归。

  另外,蔡英文执政以来,不仅导致两岸关系僵化,还引发了民生危机,此刻启动“文化台独”动作,意在转移两岸关系及民生问题引发的执政压力。从长期看,民进党作为“台独”政党,为了政党势力的稳定与壮大,自然也致力于培养“新鲜血液”,发展“台独”潜在力量。因此,民进党以调整历史课纲作为垄断意识形态的路径,以期将“台湾意识”升级为“台独意识”,争取台湾青少年世代的认同与支持。

  课纲的调整已成为民进党政斗的工具,将对两岸关系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严重破坏两岸互信,增大两岸互动的难度,使得趋冷的两岸关系更雪上加霜;其次,“去中国化”的历史教育将松动大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根植台湾的基础,加剧台湾青少年的认同危机,造成两岸认同的断裂。

  总之,“文化台独”是一种具有较弱引爆力与较强后续力的“台独”形式,其危害并不弱于“法理台独”、“政治台独”等。2017年大陆政府工作报告的涉台内容就已表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无论“外衣”为何,“台独”行径都将无法遁形。台当局一意孤行,必将是作茧自缚。(杨晶华,中国社科院台研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