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干部与扶贫对象喜结连理”不值得宣扬

2018年07月18日 07:10   来源:红网   高世鹏

  人生过去了大半辈子,从没有想过再组合家庭,但遇到了她,就把我这个念头打消了。这是鹤峰县帮扶干部韩庆玉的感慨!他和贫困户于冬之的结合,情理之中,意料之内。(7月17日 《湖北日报》)

  扶贫干部和贫困户喜结连理,成就一段佳话,并不是笔者第一次听到。去年冬天的时候,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一扶贫女干部闪婚32岁贫困户的新闻就曾经在网上广泛流传。本来是正常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当地宣传部门却非把这种结合和扶贫工作联系起来,并当成“扶贫工作成果”大肆渲染,就有点有力过猛了。

  首先,这种“佳话”经不起认真推敲。就以于冬之的贫困户身份为例,国家对贫困户的界定,有严格的划分标准,如2017年的标准是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3335元(各地的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于冬之离婚后,就在广州务工维持生计,按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来算,其一年的纯收入低于3335元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文中又没有提及于冬之的详细情况,这就让大家对于冬之的贫困户身份产生了怀疑。

  其次,这种“佳话”不具有可推广性。退一步讲,即使于冬之的贫困户身份是真实的,这种扶贫干部和贫困户喜结连理的佳话也不具有可推广性,因为单身扶贫干部遇到单身贫困户的概率本来就很小,依靠这种“佳话”实现精准扶贫根本就不现实。经验告诉我们,实现精准扶贫还得靠那些扶贫干部不辞辛苦地走村入户,详细调查了解,逐人逐户制定帮扶计划,才有可能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再者,这种“佳话”是一种“高级黑”。精准扶贫是一项十分严肃的政治任务,宣传起来难免枯燥,但绝不能拿扶贫干部和女贫困户“喜结连理”来说事,这无疑是一种“高级黑”,只会让扶贫工作泛娱乐化。其实宣传精准扶贫成绩,有很多好角度,比如扶贫干部拉项目的艰辛、贫困户家翻天覆地的变化等等,但花边新闻绝不在其列,因为这是把个人私事说成了扶贫公事,把没成绩愣说成了有成绩。

  虽然,精准扶贫确实需要扶贫干部带着感情去做,但这种感情,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而不是私密的男女关系,刻意地把扶贫和“佳话”绑一起,无疑是宣传用力过猛,混淆了“公与私”“是与非”“义与利”“家与国”的关系,给“精准扶贫”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