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留人不能依赖“制度约束”

2018年06月13日 08:14   来源:红网   储旭东

  近日,一位基层工作的同事向我抱怨,说单位近两年年轻干部流失严重,有的因为被上级单位看中而调离,有的“磨刀霍霍”参加考试一举中第。为了“留住”年轻人,单位便发文规定,事业单位、大学生村官等工作不满三年不得考公务员、公务员不满五年不得参加上级遴选等。

  中国有句俗话,叫“人往高处走”。干部队伍的人员流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符合这个“常理”。的确,合理的人员流动,可以很好地选拔优秀的年轻同志到更高的平台去学习历练,不断提高能力水平,加快成长成才步伐。反之,人员的流失,特别是年轻同志的流失,若是超出一定范畴,则很容易导致干部队伍的整体年龄趋于老化,加剧青黄不接的现象,不利于事业长久发展。

  出于此种考虑,基层制定政策,明文要求不允许干部“随意考离”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每年公开招录的人数有限,岂能放任年轻人的流失而不闻不问?于是,有人将基层的人员流失归因于基层工作艰苦、事务繁杂,认为“一眼能看到头”的岗位令人心生失望。但同样是基层单位,为什么在有的单位年轻人就能留得住,愿意坚守在基层奉献青春?而偏偏有的单位就留不住人,甚至颁布些不许考试之类的“禁令”也于事无补?只怕原因不单纯是出在流动的人员身上。

  青年人的成长需要良好的氛围。然而时下,少数基层单位过度看重青年干部的使用价值,却忽略了成长价值,担子几乎都压在年轻干部肩上,美其名曰“锻炼年轻人”,但动议提拔干部时却又时常陷入“保守主义”,论资排辈。一些基层单位过于依赖考核,对年轻干部提出各式各样的高要求,却又很少关注他们在工作中的难处,甚至武断地认为考核指标完不成就是“能力差”。还有极个别基层单位,年轻人但凡想做些事都会遭到掣肘,需要一系列的请示报告看眼色……这样一个令人担惊受怕的工作环境怎能不使人望而生畏?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各层次,分别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当今社会,人们不再为生理、安全、社交的需要而纠结,早已步入追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价值需求。年轻人有理想、有抱负,也有知识和能力,绝大多数走入机关、事业单位并非纯粹是为了所谓的“金饭碗”和“一官半职”,恰恰希望能够为岗位做些事、为人民做些事、为地方做些事,进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发挥出更大的时代价值。

  基层要想留住年轻同志,仅仅依赖于发文件、搬制度是很难奏效的,甚至还会严重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各基层单位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激励条件、形成公平的选拔任用环境、建立科学的容错纠错机制,让基层真正成为年轻干部成长的摇篮。只有这样,年轻同志才能心无旁骛地投身事业,努力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整个干部队伍的流动也才能更加趋于稳定、进出有序,为基层发展留有更宽的余地、创造更好的机遇。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