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涉及面广、影响力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唯有金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守住维护金融安全的底线,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助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的金融应具备四个基本特征
高质量的金融业是包容性与择优性并存的。一方面,高质量的金融应当是普惠金融,是覆盖面广的金融,是具有可得性的金融,即金融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实体经济和社会公众对金融产品及金融服务的需求,并在服务社会、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获得自身效益和效率的叠加。另一方面,金融最主要的功能是通过资金跨期、跨部门的流动,实现对各类经济资源的分配,推动经济资源从利用效率低的领域向利用效率高的领域转移,因此,高质量的金融又必须是择优的,才能助推投入上的高效率。
高质量的金融提供的是精准的金融产品。金融产品的精准程度是金融机构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能否以客户为中心进行市场细分,提供差异性、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代表了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与水平。近年来,虽然国内各类金融的发展势头强劲,在机构数量和资产规模等方面增长迅猛,基本形成了既有大中型国有金融机构,也有众多村镇银行;既有证券保险类金融机构,也有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金融担保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体系,但很多机构间的业务存在较大同质性,经常是同类业务在不同机构之间的简单复制,金融产品不仅存在服务对象趋同、服务内容单一的问题,而且容易由于竞争产生内耗。
高质量的金融是与科技融合的智能化金融。云计算、移动互联、区块链等技术的出现及发展,改变了金融业原有的业态,金融业进入了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新发展阶段。以金融科技、数据管理相结合创建的金融智能解决方案,对传统的金融经营模式提出了挑战,金融业的市场正在分化并快速演进,金融科技时代已经到来。为此,高质量的金融必然是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金融、是智能化的金融。
高质量的金融能够实现风险自控。没有稳定性与安全性,效率和效益就无从谈起。因此,高质量的金融应该是能够主动防范和化解自身风险的金融,尤其在金融创新日新月异、金融科技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有效提升金融风险的管控能力,主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隐患,实现风险控制方式、方法的创新,建立起与金融资产、金融产品创新相适应的风险内控评估的指标体系、标准与动态反馈修正系统,将成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多维度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把握好出台政策的节奏和力度。要分类施策,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市场金融风险情况,采取差异化、有针对性的办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实现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转变金融业的发展方式。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应建立在增长源泉、增长动能的高质量上,即要使金融业由传统的主要依靠外延扩大再生产的发展,转变为主要依靠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发展;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转换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科技创新驱动,促使现代金融业由注重规模扩大转向注重质量提升。其次,要以金融结构优化提升金融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当前,我国金融行业面临的基本矛盾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即由资金供给无法满足全社会对资金的旺盛需求为主要特征的数量矛盾,转变为资金供求结构失衡的结构性矛盾。金融结构优化就是要从金融体系结构、金融工具结构和利率结构等方面入手,提升资金的资源配置效率。
二是有序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一方面,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应该是双向的,既包括“引进来”也涵盖“走出去”。“引进来”可以进一步充实我国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助推金融机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走出去”可以吸取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金融创新、金融风险管控等方面的经验,有利于提升我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必须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进相关规划和政策的出台,必须要与金融监管能力相匹配,实现有序开放。
三是强化金融监管。总体上看,我国的金融市场化进程尚短,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够成熟完善,特别是当前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加快,使得过去存在的一些隐形风险显性化,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压力有所增大。这一方面要求金融监管部门切实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创新监管的方式方法,尽快补齐监管短板。另一方面,应尽快建立与新的金融风险及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金融监管指标体系,强化金融监管,守住安全底线。
(作者:刘竞 王蔚,分别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研究生部主任、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