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应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的主力军

2018年06月06日 10:36   来源:中国网   张杰

  据媒体报道,4月份以来,国务院国资委有关领导共对20余家央企展开了密集调研,其中在深化改革方面共奔赴13家央企。而“自主创新”“技术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等,已然成为本轮密集调研中的一大亮点。

  当前,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决定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的培育和壮大,关键就在于中国能否在自主可控的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在于能否在卡脖子的关键领域构建自主创新能力体系方面有所突破,在于能否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

  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指出,国有资本做强做优战略目标的落实,要具体体现在对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方面,国有企业应该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而做强做优国有资本的基础,就是要培育、强化和发挥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的自主可控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依托央企特定的人才优势和技术创新能力积累,着力建设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研发平台和创新基地,尽快突破和掌握一批前瞻性、原创性、颠覆性的关键技术,引领中国经济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央企应该承担积极发挥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主力军地位。

  一是央企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石,有义务、有责任发挥国有资本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的定位功能。

  二是无论是从创新型人才优势和多层次人才体系结构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技术基础和技术创新积累能力的角度来看,相比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央企均有着较为突出的综合优势、集成优势和系统优势。

  三是无论是从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等强化基础研究方面的具体任务来看,还是从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等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具体任务来看,或是从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以及打造创新型国家的具体任务来看,央企均可起到中流砥柱的基础性作用和溢出效应作用。

  当前,央企要主动承担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的主力军地位,发挥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核心作用,需要在以下三方面深化改革、集中发力和重点突破:

  首先,牢牢立足于市场化运行运作。要有效发挥央企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方面的主力军作用,要在国有创新资金运营机制和监管方式等方面体现新模式的探索和根本性的制度变革。

  一方面,要主动创造性地运用各种体现政府和市场机制有效融合的新型风险投资基金、创新基金以及产业引导基金,来培育和布局央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示范作用;

  另一方面,要适当强化政府财政资金在激励央企的原始创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关键共性技术方面的核心支撑作用,强化央企在事关国计民生的关键产业领域和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基础性作用。

  其次,牢牢立足于对外开放。要发挥和强化央企在自主可控的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的突破作用和引领示范作用,必须立足于构筑和推动创新对外开放的双赢局面。

  正如习总书记指出,“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关起门来搞,容易引发外界的误解和指责,容易加深国外对中国是否遵循市场公平竞争机制的猜测和担忧,容易给中国制造业2025规划以及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推动,带来不必要的外部干扰和麻烦。

  当今全球产业的价值链分工体系,创新链也存在全球的分工链体系,各国在不同产业的技术创新累积能力、在产业创新链的不同环节,均有着各自的核心优势和比较优势。中国作为全球对边贸易体系的坚决捍卫者,当前对国有企业实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要激发央企在全球创新链体系中的对外开放和合作共赢精神。

  最后,牢牢立足于构建“国有+民营”创新链协同体系。在创新链的不同环节和发展阶段,创新活动的核心任务、市场性质、关键参与者以及所需要的外部资源均有显著差异。

  从中国创新发展的现实状况来看,既在创新链条的关键环节存在突出的薄弱和发展动力不足现象,也存在创新链衔接和传递的“肠梗塞”现象。

  随着中国经济全面进入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的特定发展阶段,这就意味着需要在认知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方面,必须有全新的突破性思维。

  最为关键的是,就是要在中国创新领域抓紧构建“国进民进”的新格局。换而言之,就是要在中国的创新链和创新区域价值链以及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对接中,构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协同合作共同体。(张杰,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教授)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