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僵尸政策”,防止好政策空转

2018年05月31日 08:27   来源:工人日报   方大丰

  政策得以落实的关键在于人,在于全过程的政令畅通。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强劲的执行力是各级政府部门的真功夫。清理“僵尸政策”,遏制“上面踩油门、中间挂空挡、基层不松刹车”等现象,提升各级政府部门和干部队伍的执行力,我们还要付出很多努力。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近年来国家层面陆续出台多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企业成本的好政策,但部分政策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一直处于“休眠”状态,沦为“僵尸政策”。比如,在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通过第三方服务商实现货物交易,有条例规定,购货佣金不计入完税价格,但此政策至今未落地;多部委曾联合出台政策,放开药品技术转让限制,但屡屡遇到一些政府部门不放行;还有的政策相互打架,或是本为解决企业燃眉之急的政策,实施中被设置“高门槛”而让企业望而却步等。

  好政策被束之高阁,好制度流于形式,由此导致行政效率打折,积怨颇多。

  “抓落实”和“真抓实干”是不少领导干部讲话、红头文件中的高频词。可现实中,在一些地方的一些干部那里,“抓落实”仅仅是抓在嘴上,“真抓实干”也仅仅是纸上谈兵——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浓浓的“仪式感”背后,是典型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杜绝“僵尸政策”,打通顶层设计与基层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相关部门还需要更深刻的改革,这不只关乎经济发展,也与社会治理的进步紧密相联。

  “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好政策就是好蓝图,需要好措施、好环境以及好队伍来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增强各级党和政府的执行力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变革,比如,政府审批权限的削减,正在大力推进的“最多跑一次”改革,都收到了促进好政策落地的积极效应。

  当前,振兴实体经济压力不小,经济发展的动力变革、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处在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上下对齐”“左右对齐”,有效解决政策截留、政出多门以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

  此外,还有一些政策落不了地,问题出在政策本身——或没有找准需求,或缺乏可操作性。脱离实际、不接地气的政策难称好政策。因此,解决政策难落实的问题,要从源头上防止政策制定的随意性和草率性。任何时候,百姓的获得感都应是衡量政策好坏的重要标尺。

  “上一个文件精神还没有来得及消化吸收,下一个文件就来了。”基层干部的此类牢骚话也提醒我们,有时在看似利好政策频繁出炉的表象下,实则是政策名目众多,繁文缛节不仅会扰乱好政策的精准导向,还会过多牵扯基层精力,增加政策落实难度。

  当前,有必要对“僵尸政策”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将那些令人诟病的政策剔除出去,将那些虎头蛇尾、缺乏操作性的“断头政策”健全完善起来。在此基础上,有必要让民意在追责机制中彰显威力,让政策的受益者在政策制定和落实环节更有发言权、监督权。

  更为根本的,要进一步通过制度创新,杜绝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让好政策接地气、有人气,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僵尸政策”“断头政策”,防止一些改革政策空转,以政策红利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政策落实的关键在于人,在于全过程的政令畅通。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强劲的执行力是各级政府部门的真功夫。清理“僵尸政策”,遏制“上面踩油门、中间挂空挡、基层不松刹车”等现象,提升各级政府部门和干部队伍的执行力,我们还要付出很多努力。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