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杭州修订版“放宽” 网约车政策须不断完善

2017年11月16日 09:06   来源:法制日报   华挺

  从去年11月起试行一年后,杭州网约车新政修订版在上个月底进行了网上听证。和试行稿相比,修订版最大的看点应该是“放宽”:驾驶员的准入条件放宽、对网约车的运营要求适当放宽(11月15日《钱江晚报》)。

  此前,泉州、兰州两市已率先主动修订了当地网约车的有关管理规定,杭州市跟进搞网上听证,说明在实施过程中,管理部门察觉到问题较多,开始有意识调整实施规则。我国率先推行网约车合法化,但在新政实施的过程中,却因部分地方政府发布的细则过于苛刻,偏离鼓励创新的轨道,导致网约车新政在实施一年之后,却未如当初那般受到万众喝彩,点赞者变少,吐槽批评者越来越多,网约车行业发展遇阻,广大民众重新面对打车难、打车贵的困境。有关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6月的打车难度与2016年6月相比,北京增长12.4%,上海增长17.7%,广州增长13.2%,深圳增长22.5%。

  在现代市场竞争中,技术进步的影响力非常大,即便看似固若金汤的跨国企业,也会面临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挑战,新兴公司如果掌握了某种能打破现存经济格局的新技术,就可以在行业里占据领先地位。但如果大公司掌握了新技术,却因害怕损害现有利益而迟迟不肯全力推广,亦会遭到市场反噬进而陷入生存危机。比如发明了数码相机技术的柯达,因固守胶卷利润而延误,最终反被数码技术干掉。事实上,出租车在最初也是一种创新性行业,乃是基于客户对马车的昂贵价格、低速度、劣质服务不满,从而采用汽车租运载客,对马车行业进行颠覆,大幅度提升了市民租车出行的体验感。

  或许正是基于此,泉州、兰州、杭州等地主动修订管理细则,降低网约车准入门槛,以适应市场需求,这种政策上的与时俱进值得点赞。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还有一些城市没有跟进。2016年7月,国家发改委就表示,新老业态之争问题实际上是如何鼓励创新的问题,我国要加快推广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按照规定具体进行分析评估,“具体哪些政策妨碍了竞争和创新,该纠正的就要纠正”。今年10月底,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暂行)》,标志着我国公平审查制度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

  从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经验看,市场力量、技术力量、创新力量的强大,并非既得利益者和行政权力所能阻挡的,唯有顺应时代潮流,才不会被时代抛弃。因此,在网约车新政实施一周年之际,有必要站在鼓励创新、维护公平竞争的立场上,进一步完善有关网约车的政策规定并要求各地细则与之保持一致,确保准入门槛不被随意提高,从而达到鼓励创新、激活社会活力的目的。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