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武侯区武兴五路的尽头,有一个废弃的工地,建渣、生活垃圾堆放于此。7日上午11点过,6个年轻人爬上一个建渣堆顶,或是舞动着铁铲、或是徒手搬着建渣,急切地在建渣堆下搜寻着什么。他们是共享单车的运维人员,20分钟后,一辆黄色的共享单车被几人合力拖了出来,是辆三月刚上市的新车,编号“23130714”, 经初步清点,这个地方共发现上百辆共享单车被埋。轮胎变形、链条断裂、座椅损毁……惨状让共享单车的工作人员心痛不已。据称,目前工作人员已向成都武侯警方报案,警方正在调查之中。(5月8日《华西都市报》)
共享单车自2016年以风靡全国之势火热进军各大城市,迅速蹿红在人们的视野中,主要活跃在校园、地铁站、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等大街小巷,由于其随取随用,无桩停靠,低碳出行,经济适用,受到人们热烈追捧,非常有效地解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更有人称之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
然而,也许逃不过物极必反的命运,这些被捧上天的单车们却在近一年来被接连叫停。随着投放数量不断加多,品牌越来越多,这些五颜六色的单车大有烂街之势,随意乱停、肆意损毁、挪作私用、拥堵交通、押金难退还、安全无保障等问题也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上文中被“活埋”的惨案。
共享单车,究竟考验了谁的素质?首当其冲的是单车使用者。近两年来,我们在各大新闻媒体上不难看到关于单车被恶意损坏的新闻,也不断引起了广大网民热议,然而不文明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各大公交、地铁、商场等公共场所,都可见随意停放、杂乱无序的单车,不少使用者为图自身方便将单车私藏在家中、单元楼内,甚至上锁、涂毁二维码、恶意破坏、丢弃,导致其他用户使用难。不少网友表示,从一个城市的共享单车,就能看出市民的素质高低,此话不无道理。
但是单车经营者呢,面对如火如荼的单车大军,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何保障始终是一个核心问题,单车经营者第一责任人的身份无法推卸。消费者人身、财产、信息安全等问题,单车维护、市场投放等涉及公共秩序问题时,经营者应该有一个长远且全面的管理规程和运营办法,出了问题不能靠免责条款来逃之夭夭。
政府部门更应该做到事前把关,事中监管,事后完善。面对新生事物,应该拿出服务的积极性和监管的创新性。在当下互联网经济浪潮下,政府部门一概拒绝无异于闭关自守,若是放任其发展作为、不作为或者迟作为,终会酿出恶果。那么如何让新生事物更好的发挥其作用而又减少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就在于有效的监管和引导,完善法规、制定政策、合理规划、积极履职。
共享单车的出现,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也是对政府部门、经营者、消费者的一种考验,只有在文明使用、优化管理、制度监管得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共赢,长足发展。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