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前日召开的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颁发了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两位来自高校的院士荣获突出贡献奖,他们分别是中山大学的陈小明和华南理工大学的瞿金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小明为化学和晶体工程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瞿金平则长期从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教学。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均获得创新性的杰出成就,有的还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为了专心搞科研,他们都曾主动辞去高校里的行政领导职务。
读罢新闻,人们不禁为两位院士专注科研的精神所感佩和点赞。在有些人崇尚“官本位”认为“位子”应当和待遇、权力挂钩的今天,主动辞官无疑需要有相当的勇气和胆识,何况是投身于漫长而又艰辛的科技探索。同时,我们也要为院士所在单位领导点赞,某种程度上讲,正是他们的开明及远见成就了两位院士的今天。
近年,社会上各色“学而优则仕”或“研而优则仕”颇为流行,成绩突出的科技人员往往被推向领导岗位。似乎只有这样,方显对优秀科研人员地位的重视。应该说,这样做有其积极意义,一些优秀科技人员走上领导岗位,可推动单位的学术研究及科技创新,甚至获得全局性的突破。但也应看到,行政管理与科学研究毕竟分属不同领域,科技人员当了领导,往往被困于繁琐的事务中,分身乏术,从此无法专注科研。有的科技人员转岗后,因不擅长行政工作,结果是“官”没做好,科研也耽误了,两头落空。
相较于行政工作,科技创新之路无疑具更多风险与不确定性,一个成果一项突破或都需终生不渝的追索。“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了培育高产水稻,数十年如一日埋首于田间地头,与其说是科学家倒更像是满身泥水的农民。有中国“核潜艇之父”美誉的黄旭华更是隐姓埋名30年,连父母都不知其究竟在做何工作。科技创新所要面临的牺牲与奉献是常人难以承受的。正因此,当下在许多地方并不缺行政管理人才,缺的是甘于寂寞潜心科研的“老黄牛”和优秀的行业带头人。
然而,由于社会对人才定位及价值观的偏差,现今不少地方的优秀科技人员并未真正用其所长,往往其业务稍崭露头角就被推上行政岗位。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也多以官位高低论英雄。在一些单位,若优秀专业人才没有一官半职,还可能冒被挖墙脚的风险。风气所至,不少颇具潜质的科技人员亦放弃专业而追逐仕途。这对我们社会来说,实在是莫大的损失。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当全社会都在强调科技创新今天,如何合理、恰当使用优秀科技人才,最大程度发挥其优势和专长,无疑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