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当日下午,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全体代表合影留念。这是习近平向代表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摄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4000多字的内容,84次提到“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赢得现场如潮的掌声,更激起回响、激发共鸣,焕发亿万人民的坚定信心和奋斗激情。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人民”这一词所折射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承的接续奋斗。而“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这一铿锵有力的话语,更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最大的初心。
不懈的奋斗归于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进入新时代,新思想开启新征程。这条砥砺前行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携手亿万人民,同心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的推进、新发展理念的深入、美丽中国的建设、经济新常态的打造……不懈的奋斗,是为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为此,才有革故鼎新、自强不息。
“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奋斗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社会保障等关键领域的改革,到了“再出发”的时刻。要让改革成果符合人民的期许,别无他法,唯有奋斗。此时,站在历史新方位上的中国共产党,正是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在航线上劈波斩浪、扬帆前行的“引擎动力”,继而引领着中国这艘“巨舰”驶向更宽阔的水域、更幸福的明天。
不竭的力量源于人民。“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过去的五年,中国共产党“老虎”“苍蝇”一起打,展开了反腐行动。440名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和其他中管干部被查处,150多万人被处,形成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保持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反腐败,对于中国共产党这个把“以人民为中心”铭刻于心的政党来说,永远没有剧终。也正是有人民这一最深厚、最强大、最坚决的不竭力量之支持,中国共产党才“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最烫的山芋”,继而逆流而上、击水中流,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
不息的感情系于人民。“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犹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湘四水的十八洞村里,吹响了精准扶贫的号角,就此,中国打响了让世界为之侧目的“攻坚战”。再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成就辉煌的五年,中国的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平均每天有3.7万人走出贫困。再往更远处看,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快过经济增速,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在中国形成。
“人民有信心,国家才有未来,国家才有力量。”五年来,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全世界都在见证着一个奇迹的诞生: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十亿规模以上人口集体迈入现代化。这是由中国共产党引领民族复兴的梦圆时刻,它也将成为人类发展进步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事件之一。正是“以人民为中心”,才有了推动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是与人民维系着不息的感情,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发展道路上,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以人民为中心”是最大的初心。这种初心,是牢记来时的路,牢记为什么出发;这份初心,是始终为人民葆有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有了这份初心,共产党人将永远年轻。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