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护理门诊成“倾诉门诊”折射老年人的孤独

2018年02月02日 10:38   来源:东方网   苑广阔

  近年来,在江城武汉一些三甲大医院,由专科护士坐诊的专科护理门诊日益增多。记者近日了解到,一些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特别喜欢在护理结束后跟护士们拉拉家常,吐露心事,有时一说一个多小时,多家医院护理门诊几乎成“倾诉门诊”。(2月1日《楚天都市报》)

  护理门诊的主要业务范围,一般是对患者术后康复进行日常护理,或者是对一些慢性病进行日常咨询等等。但是武汉市这些开设了护理门诊的医院和医护人员发现,很多老年人在护理服务结束以后,喜欢找当班的护士聊天,而聊天的内容又以倾诉自己内心的烦恼、苦闷为主,有些老人一倾诉就是一个多小时,甚至因此影响了医护人员正常的工作,让人很无奈。还有的老人,为了能够前来找护士倾诉,不惜没病装有病。

  这种种看似不正常的现象背后,折射出来的却是当代老年人,尤其是那些独居、空巢老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寞。在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这显然是一个应该引起社会各界足够关注的社会话题。一些老年人在找医护人员倾诉的时候坦言,子女都不在身边,甚至一年半载都难得见上一面,自己有什么苦恼,烦闷,只能憋在心里。虽然现在通讯手段发达,自己也可以打电话找子女进行倾诉,但一怕他们没耐心,二怕自己的苦恼会增加孩子们的压力,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添乱。

  把医院的护理门诊当成了“倾诉门诊”,甚至是“心理门诊”,显然不合适,也不妥当。但是要想解决问题,一方面需要依靠老年人自己或他们的子女;另一方面,社区、街道等等也可以有所作为。老年人自己要做好心理和生活的调整工作,找到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让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加充实、健康、乐观、积极,避免生活过于封闭。而作为老年人的子女,则要多顾及自己父母的精神生活,给予力所能及的陪伴与呵护。

  作为街道或社区,除了增加一些娱乐活动场所,吸引老年人前来消遣娱乐,打发空闲之间之外,也不妨通过引入志愿者的方式,让年轻人的志愿者们上门陪伴老人做做家务,聊聊天,以此帮助老年人派遣孤独与寂寞,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也许老年人自己并不想把医院的护理门诊当成是“倾诉门诊”,他们也知道自己这样会给医护人员和医院带来困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恰恰说明他们的内心是真的孤独,是真的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与地方。

  让老年人免于孤独与寂寞,也是一个文明社会的责任与义务。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