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丧偶式婚姻”是如何炼成的?

2018年01月26日 07:35   来源:红网   刘文可

  “丧偶式婚姻”,今日笔者在微博热搜上第一次见到这个说法,不明所以,但作为一枚24岁的未婚女青年,看到这种说法无疑是恐惧的。一时好奇便查了一下,所谓“丧偶式婚姻”,是一种婚后生活的描述,一般指婚姻不太美好,夫妻一方冷漠对待家庭,无视家庭义务,缺少对配偶的关爱。也就是,婚后几乎感受不到另一方的存在,于是乎便称之为“丧偶式婚姻”。

  就当今的社会形态而言,“丧偶式婚姻”多见于男人的“缺位”,也就是时下最流行的一种说法:结婚前和结婚后,男人是“不一样”的。笔者经常听到周围已婚的闺蜜们抱怨,恋爱时对方嘘寒问暖、体贴入微,结婚后便大不如前,甚至偶有“熟视无睹”“置若罔闻”之嫌,笔者扼腕之时亦不免心生疑窦,男女双方在顺利通过恋爱时期的磨合之后,好不容易才修成正果,共同踏入婚姻的殿堂,本应更加珍惜才对,缘何男人的表现会恰好相反,以至于出现“丧偶式婚姻”这一局面?

  笔者认为,一方面,源于传统的家庭角色灌输。在中国,自古以来便有“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仿佛一个家庭里,男人的任务从来都只有“赚钱”两个字,至于洗衣做饭,孝顺公婆,教育子女,都默认是女人该完成的事情。“君子远庖厨”,“操持家务”永远是女人的标签,有些大男子主义的男人,甚至会为了证明自己男性化的特质,刻意和家务保持一定距离。

  另一方面,源于双方的沟通匮乏。男人有男人的难,女人有女人的苦。但男人总觉得自己要扛起所有压力,还不能喊累,明明心里有无数委屈,自己身心疲惫偏偏妻子还不能理解,简直“太难伺候”;而女人又觉得,上班挣钱、洗衣拖地、照顾老人、辅导孩子,自己一样没少干,偏偏男人还一副“甩手掌柜”的“皇帝”模样,如何能不心生苦闷?矛盾越积越深,偏偏两人还都是独自“生闷气”,互不言语,让对方自己猜,猜不到就是“你不爱我了”。隔阂日积月累,无法化解,便也只能同床异梦了。做不到相互理解与宽慰,便很容易出现“丧偶式婚姻”。

  所以说,婚后双方的心态与沟通很重要。男人不要总是自持“大老爷们”的身份,应该学会体谅妻子的辛苦,无论是经济压力,还是日常事务,都应双方共同分担,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不要“中国女人已经觉醒,中国男人依然活在大清”。再者,双方要学会沟通,不要总“打哑谜”,对方的哪种行为让你感到不高兴了,一定要及时告诉,让对方知道这样令你心里不舒服了,以后才会尽量去避免,长此以往,惹你生气的地方便会越来越少,双方才会越来越契合。吵架也不一定是坏事,毕竟它也是一种沟通的手段,只是应该就事论事,不要进行人身攻击。

  婚姻本来是一场源于爱的结合,切莫将它变成“丧偶式”,从而成为一座葬送未来的坟墓。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别让婚姻成了“价目表”    2017年07月14日
  • ·“相亲价目表”扭曲了婚姻本质    2017年07月14日
  • ·假婚姻泛滥戳中制度软肋(图)    2017年06月2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