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婚姻泛滥戳中制度软肋(图)

2017年06月21日 14:27   来源:东方网   斯涵涵

  近年来,围绕着办理准生证、落户、买车、购房、拆迁、移民等问题,“假结婚”“假离婚”现象增多,甚至已经形成一条“利润丰厚”的产业链。“假离婚”现象折射出综合性社会问题,暴露了大量的制度漏洞。记者近期经多方采访深入调研,探寻“假结婚”“假离婚”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解决之策,(6月20日《经济参考报》)

  “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表达了自古以来人们对婚姻的重视和敬畏,但多地因为政策限制与经济因素驱动,催生了应对手段“翻新”,“假结婚”“假离婚”层出不穷,恰恰说明一些地区政策设计、制定出了问题。

  “奇葩”政策催化“奇葩”婚姻。例如2014年贵阳市南明区云关乡多个村出现大规模假离婚和买卖户头现象,近半村民为了拆迁补偿款离婚,直白点说,离婚,多一个户头,便可以获取多一倍的高价补偿款,又如近年来一线城市房价大幅上涨,通过“假离婚”的方式规避限购政策、获得首付和利率优惠,成为一些家庭的选择,不少上海人就为了购房资格而排队离婚。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出于很本能很简单的“计算”,当一项政策或市场暗藏巨大的利益,且利远远大于弊的时候,人们往往逐利而往,“那为什么不离婚(结婚)?”便成了傻子也明白的道理,假婚姻便成了人们半开玩笑式的普遍现实。

  诚然,离婚对婚姻双方都存在风险的,婚姻的法律保障也随着一纸离婚证书而消散,假离婚后来弄假成真的案例屡见不鲜。假如稳固、合法的婚姻能够获得同等的利益,相信从繁华都市居民到老实巴交的农民都不会使用这种荒唐的方法,但在婚姻自由、双方自愿、离婚不离家的合法方式下,假婚姻可以获得暴利,似乎又不存在什么风险,“日子照样过”,初衷良好的政府政策”也就变成了“毁人婚姻”政策。

  假婚姻成风戳中制度软肋,凸显利益与政策的博弈。近年来,为入园、入学、买房、贷款等目的而选择假婚姻的事例早已不是新闻,“手牵手离婚”“扎堆复婚”,时过多年不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变本加厉,房多的家庭离婚,是为了获取高额补偿,房少的家庭也离婚,是为了“卖户头”,单身的假结婚是为了获取报酬,夫妻复婚是因为新房已经抢购到手……当婚姻一种成为利益最大化的工具,法律规定、伦理道德势必让位于利益之下。

  婚姻是夫妻相守、家庭和睦的法律契约,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细胞发生病毒蔓延,假婚姻泛滥,会影响整个社会,引发家庭矛盾,危害法律威严、公共道德和社会伦理,更反映出政策决策部门的公共责任和执行智慧的缺失。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其所达到的预想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具体措施等诸多方面都应该忠实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宗旨。在法律和道德、婚姻和金钱的博弈之间,决策部门应有所洞察、有所预防,有所调整。而诱惑、默许乃至放任民众离婚的“毁民”政策,应当严格审视、检省和追责,尽快弥补漏洞。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