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经济实说·专家谈]2018:开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年

2018年01月18日 07:4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扎扎实实做好经济工作,实现创新更强劲、发展更协调、生态更美丽、开放更全面、成果更公平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经济发展的创新动力更加强劲,推动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创新解决的是高质量发展中的动力问题。新的一年,如何让创新在振兴实体经济中发挥第一引领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使经济发展新动能更加壮大;还要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实施工业强基、重大装备专项工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此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将推动全员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和潜在增长率进一步提高,使科技驱动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更大成就。

  第二,经济发展更加协调,建立有效协调发展新机制。协调发展注重解决的是高质量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2018年,要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就要充分释放服务消费和绿色消费的拉动潜力,使经济结构更加均衡;就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使地区发展格局更加合理;就要加快推进美丽特色小(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城乡发展融合格局逐步成形。

  第三,经济发展更加绿色,绘就美丽中国新蓝图。绿色发展注重解决的是高质量发展中的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为人们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显示出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和决策力度。2018年是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关键一年,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推进低碳试点示范,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贡献。

  第四,经济发展更加开放,打造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开放发展是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必由之路,解决的是高质量发展中的内外联动问题。2018年,我们不仅要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更要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这一过程中,要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继续精简负面清单,抓紧完善外资相关法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继续吸引和改善外资营商环境,扩大非金融类外商直接投资;实现对外投资有序健康发展,逐步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

  第五,经济发展更加公平,让全体人民共享新成果。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找准突出问题及其症结所在,周密谋划、用心操作。2018年,要加快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在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等方面精准发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总之,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要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作者: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胡鞍钢、张新)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