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红包碰瓷”往诚信伤口上撒盐

2018年01月12日 17:59   来源:东方网   韩玉印

  据《法制晚报》报道,因孩子调座位,导致关系紧张,便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于是,在2017年1月28日,当天正好是农历大年初一,这名家长给张老师发了一个红包,张老师以为是礼尚往来、家长想改善关系,顺手就点了这个88.88元的微信红包,并马上返还了一个90元的红包,但家长一直没有收。没想到,这名家长把张老师竟收受红包的截图发到网上,同时还到当地教育局反映情况,称张老师私下收取家长红包。这事就发生在广东连州镇第五小学一年级3班语文课老师兼班主任的张老师身上。

  坑,好大一个坑!结果张老师就这样毫无防备的掉进了该学生家长精心设计的坑里了,并因此受到诫勉,全市教育系统通报批评,书面检查处分。

  这位家长这会该满足了吧?不过这让我们想起了当年的“彭宇案”,无论真相如何,它都确确实实成为了“好人难做”的有力借口,加重了社会诚信危机,面对跌倒的老人它都不时地在提醒人们,“小心,莫中了圈套”,于是,便有了“扶不起的老人”。应该说,这次“红包碰瓷”实际是在往诚信的伤口上撒盐。

  都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与“彭宇案”相比“红包碰瓷”可“恶毒”多了,虽然是有目的的“特定陷害”,但也足以引起社会恐慌。因为教师是人不是神,他们也需要有正常人的生活,正常人的礼尚往来,如果作为正常人礼尚往来的互发红包都存在陷阱,都能包藏祸心,由此及彼,我们这个社会岂不人人自危,人际关系岂不更加复杂化了,如此,人们之间还能够开诚布公吗?

  身为教师不应该和家长“红包互动”,我们记住了,但我们法治社会也绝不能让“红包碰瓷”重蹈“彭宇案”覆辙,在诚信的伤口上撒盐,更不能让好人受气,让包藏祸心之人躲在背后窃笑,天不藏奸,就应该让这样的人受到“教育”,否则,诚信危机就会又多了一条口实,“碰瓷新星”就会层出不穷,最主要的还有孩子在后边看着,更不能让它传给下一代。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