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24》争议不断?兼容并包方显大国风度

2024-05-16 06:46 来源:红网

  5月10日,《歌手2024》在湖南卫视、芒果TV一经播出,迅速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在短短一周内走完了揭开内娱歌手的遮羞布、激起舆论层面的爱国热情、引发网友逆反心理三步。节目中,内娱歌手的欠佳表现与外国歌手的亮眼演出形成了鲜明对比,网友们纷纷玩梗“五旬老太守国门”,而不少未参与节目的歌手也表示愿意“为国请战”。

  面对《歌手2024》首发阵容的争议,导演洪啸坦言,许多歌手因为直播的即时性而婉拒参与,直播要求歌手具备实力、胆量和合适的档期三大要素。自五月天演唱会假唱事件爆发后,大众对垫音、预录等后期处理过的演出表示不满,晚会、音乐节等歌手舞台变成粉圈自嗨。部分歌手在内娱修音和粉丝无脑夸赞的遮羞布下疏于专业,习惯糊弄观众,对真唱胆怯。然而,即便观众对内娱歌手的期望已经降低,直播中的表现还是让人大跌眼镜。相较于外国歌手轻松自如的高音与感染力十足的台风,我国歌手的跑调、气息不稳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这种实力上的悬殊,让网友们不禁联想到近代史,用“八国联军侵华”来形容外国歌手的强势,而“对抗洋人是叶赫那拉氏的宿命”“五旬老太守国门”“民兵也是兵”则成了那英等内娱歌手的尴尬写照。直播火爆后,在踢馆赛制的激励下,不少歌手都自愿请缨。韩红在微博@节目组发文“我是中国歌手韩红,我请战!”。观众们也热情地在社交媒体上呼唤实力歌手参与《歌手2024》,为国争光。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歌手卷入这场风波,这场由《歌手2024》引发的讨论逐渐变了味。娱乐属性被削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较真于“战胜国外选手”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明确,近代史清政府的屈辱和被侵略的惨痛经历不应被拿来开玩笑,一档综艺节目的胜负更不应上升到爱国的高度。明星们越是较真,观众就越是反感。现阶段,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已不需要通过娱乐节目来证明。歌手们越是自命不凡,越是给自己赋予“打倒洋人”“为国争光”的名头,越显得他们功利心太重。导演洪啸也在朋友圈友情提醒报名的歌手们,“一定要注意档期,《歌手》不是唱一场就走的”,言外之意是只想蹭一场热度就走的歌手不要来。

  事实上,正如《歌手2024》节目组所说:“赢,只是歌手的一段路。迎,才是音乐的目的地”。这个节目本就是为观众们呈现音乐之美,我们敞开门欢迎所有的歌手来展现自己对于音乐美的理解。音乐审美是主观的、多元的。有外国网友就表示,他们更喜欢二手玫瑰的表演,认为他们的音乐不落俗套,成功地将摇滚、亚洲音乐和说唱结合在一起,民族乐器的运用也让人耳目一新。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欣赏不同的音乐美,不仅仅局限于对高音的追求。在期待内娱歌手提升业务能力的同时,我们作为观众也要拓宽音乐审美的视野,无论是民族音乐还是欧美流行音乐,都应兼容并包,共同欣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音乐的多元魅力,不同的音乐类型在交流中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歌手2024》争议不断?兼容并包方显大国风度

2024年05月16日 06:46   来源:红网   冯思祺

  5月10日,《歌手2024》在湖南卫视、芒果TV一经播出,迅速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在短短一周内走完了揭开内娱歌手的遮羞布、激起舆论层面的爱国热情、引发网友逆反心理三步。节目中,内娱歌手的欠佳表现与外国歌手的亮眼演出形成了鲜明对比,网友们纷纷玩梗“五旬老太守国门”,而不少未参与节目的歌手也表示愿意“为国请战”。

  面对《歌手2024》首发阵容的争议,导演洪啸坦言,许多歌手因为直播的即时性而婉拒参与,直播要求歌手具备实力、胆量和合适的档期三大要素。自五月天演唱会假唱事件爆发后,大众对垫音、预录等后期处理过的演出表示不满,晚会、音乐节等歌手舞台变成粉圈自嗨。部分歌手在内娱修音和粉丝无脑夸赞的遮羞布下疏于专业,习惯糊弄观众,对真唱胆怯。然而,即便观众对内娱歌手的期望已经降低,直播中的表现还是让人大跌眼镜。相较于外国歌手轻松自如的高音与感染力十足的台风,我国歌手的跑调、气息不稳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这种实力上的悬殊,让网友们不禁联想到近代史,用“八国联军侵华”来形容外国歌手的强势,而“对抗洋人是叶赫那拉氏的宿命”“五旬老太守国门”“民兵也是兵”则成了那英等内娱歌手的尴尬写照。直播火爆后,在踢馆赛制的激励下,不少歌手都自愿请缨。韩红在微博@节目组发文“我是中国歌手韩红,我请战!”。观众们也热情地在社交媒体上呼唤实力歌手参与《歌手2024》,为国争光。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歌手卷入这场风波,这场由《歌手2024》引发的讨论逐渐变了味。娱乐属性被削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较真于“战胜国外选手”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明确,近代史清政府的屈辱和被侵略的惨痛经历不应被拿来开玩笑,一档综艺节目的胜负更不应上升到爱国的高度。明星们越是较真,观众就越是反感。现阶段,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已不需要通过娱乐节目来证明。歌手们越是自命不凡,越是给自己赋予“打倒洋人”“为国争光”的名头,越显得他们功利心太重。导演洪啸也在朋友圈友情提醒报名的歌手们,“一定要注意档期,《歌手》不是唱一场就走的”,言外之意是只想蹭一场热度就走的歌手不要来。

  事实上,正如《歌手2024》节目组所说:“赢,只是歌手的一段路。迎,才是音乐的目的地”。这个节目本就是为观众们呈现音乐之美,我们敞开门欢迎所有的歌手来展现自己对于音乐美的理解。音乐审美是主观的、多元的。有外国网友就表示,他们更喜欢二手玫瑰的表演,认为他们的音乐不落俗套,成功地将摇滚、亚洲音乐和说唱结合在一起,民族乐器的运用也让人耳目一新。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欣赏不同的音乐美,不仅仅局限于对高音的追求。在期待内娱歌手提升业务能力的同时,我们作为观众也要拓宽音乐审美的视野,无论是民族音乐还是欧美流行音乐,都应兼容并包,共同欣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音乐的多元魅力,不同的音乐类型在交流中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