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公安局南沙分局发出了全国首份“微信身份证”,这种既可以保证个人信息安全,又能证明“自己是自己”的网证受到市民的欢迎。据广州市公安局南沙分局民警统计,截至26日下午,一天多的时间内就有3万多人办理了“微信身份证”。
市民的火热追捧,体现出“网上身份证”的独特魅力。虽然从目前来看,它的目的在于减少居民的持证负担,可从长远来说,受惠的并不只有少数人,其背后所蕴含的“数据财富”,更为引人注目。
在大数据时代,居民的身份数据,就是一类最为宝贵的“资源”。“网上身份证”与手机终端连接,在使用之时,可迅速广泛地收集居民出行、住宿、寄件、购物等生活活动的数据,打破大数据工作当中最为头疼的“信息孤岛”问题。并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梳理与分析,为政务、商务、娱乐、交通等领域改进服务模式,提供数据基础,这对相关领域的发展来说,无疑是好事。
同时,“网上身份证”的运用,也便于政府释放“数据红利”。政府机关作为我国数据资源最大占有者,掌握着近9成的数据资源,而数据只有共享,才能创造更多价值。“网上身份证”的出现,能让居民需求与数据运用相对接,在进行身份认证之时,获取大数据平台提供的智能化建议。从而令居民享受到,在自身数据贡献之外的数据便利。
进一步来看,未来的身份认证需求,也并不局限于眼前的物质生活。面向未来那个“手机即手足”的时代,“网上身份证”的推出,能加速数字认证服务的普及,令“无证生活”成为常态。而其中节省的人力、时间、物质成本不容小窥。
当然,无论是多先进的技术,也只有适应民生需求,才能长久生存。当下,“网上身份证”的使用,还有一定的拓展空间。且不说人脸识别、二维码扫描等技术的安全性有待加强,其操作感也不一定适合大多数人使用,有关部门还是需要拓展NFC等新型认证技术的使用,并完善相关的安全体系,确保万无一失。
网上身份证以微信为载体出现,也许是微信与支付宝在移动支付应用场景当中的一项竞争。我们在推广“网上身份证”时,一定要避免“一家独大”的情况出现。因为,数据上的垄断往往会带来是数据上的封锁,这对释放数据红利而言不是好事。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