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公益慈善的专业能力要跟上创新的步伐

2017年12月25日 10:16   来源:西安晚报   朱昌俊

  近日,一个名为“分贝筹”的爱心活动刷爆了微信朋友圈。活动页面宣传“一元助TA改变命运”,用户输入自己的生日,可寻找和自己生日相同的贫困学生,为其捐赠一元钱。然而不少网友贴出的照片显示,同一个受助的贫困学生,却在不同的生日界面中出现,而且名字也不同。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质疑。对此,“分贝筹”发布通报回应称,活动在测试阶段被工作人员发到朋友圈后传播开来,出现了信息错误和界面不稳定的情况,就此向公众道歉。目前已紧急协调优化界面,避免系统再次出错。(12月24日《北京青年报》)

  “分贝筹”回应称,之所以出现“同一个孩子不同生日”及“2009年2月29日生日”这样的低级错误,是因为原计划12月25日在网上推广这个活动,但工作人员为了测试效果便转发到了朋友圈,“小范围的举动,没想到在12月22日晚上迅速发酵”。看来是不小心导致的“误操作”,但即便如此,也不足以获得同情。

  一方面,拿不真实的信息来测试,那么测试的目的是什么?又能测试出什么?另一方面,漏洞百出的测试版本被公开发到朋友圈,最终还收获了44万元善款,这是否说明相关操作缺乏应有的谨慎和规范管理,也表明对于“误操作”的纠偏太“后知后觉”?由此人们很难不怀疑涉事机构的网络慈善能力和资质。

  网络时代,公益慈善的理念和形式创新确实越来越重要,同时网络也为公益慈善的创新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慈善和公益终究是一项高度专业的事务,并非任何个人和机构随便想出一个“点子”就能够进行。至少,任何一种创新方式,都不能牺牲公益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都不能无视机构或个人对该创新模式的驾驭和操作能力。否则,就只能适得其反,不仅无助于某个具体公益项目的成功,也将对整个社会的公益热情和生态带来伤害。

  近年来,类似的朋友圈慈善公益时有出现,代表了一种可喜的形式创新。它们大多都表现出了打动人心的慈善创意,但是感动和创意不能代表公益慈善本身的专业性,更不能代替监督。综观这些创意公益慈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便是抛出一个创新形式,然后在社交平台靠网友的转发与“跟风”响应来迅速“积沙成塔”,这本身没有问题,但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操作,要么像这次的低级错误,要么透明度不够,最终都很容易出现“反转”,其“失范”风险不能忽视。

  公益慈善需要创新,但无论何种创新都应该靠专业操作来实现。如果创新背离了慈善公益的专业要求,任何模式都值得警惕。这类现象的屡屡发生,也为朋友圈时代的慈善监管提出了新问题——如何避免等到引发质疑后再来纠偏?公益慈善创新的必要门槛和边界在哪?另外,就这起个案而言,此次活动已经收到44万元善款。那么,既然是测试阶段,这些捐助是否还有效?后续善款的发放又如何确保得到足够的监督?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网络慈善募捐且看年轻人的担当    2017年10月16日
  • ·公开善款使用激活慈善热情    2017年09月13日
  • ·慈善应成为阳光下的透明事业    2017年09月06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