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杭州推出《关于加快筹集建设临时租赁住房的工作意见》和《关于加强临时租赁住房建设和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成为全国第一个提出为外来务工人员专门建设租赁用房的城市。计划到2020年将累计筹集推出4万套临时租赁住房,解决城市中从事服务行业的外来务工人员面临的居住难题。(12月20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在国家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和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人才成了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核心资源,为此,一些二线、三线城市上演的“抢人大战”也是蛮拼的。如高校毕业生的“零门槛”落户,一些城市除了建人才公寓,购房优惠外,还出台多项补贴项目。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作为生产流通产业链末端的服务业,当然也需要创新技能,他们的劳动理当受到社会的尊重,应该得到政府的关爱。
随着一些地方拆迁力度加大,挤压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空间,尤其对常年从事保洁、保安、快递与外卖服务的打工者来说,城中村日渐消亡,且申请公租房具有一定的政策门槛,使其现实居住需求难以满足。正是基于“住有所居”的民生诉求,基于对普通劳动者的爱护,杭州为他们出台了租赁住房计划。
根据仲量联行2017年一季度发布的《杭州城市白皮书》,大约46%的杭州市劳动力在从事服务行业。2016年其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攀升至61.2%。服务业同样成了浙江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与新引擎,无论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还是创意经济,既需要专家、学者、高技能人才与投资人等带动宏观层面的产业发展,也需要诸如快递、保洁等基层产业劳动力来执行与实践。可以说,一个都不能少。
因此,在为高端人才“筑巢引凤”的同时,理当为服务业“末端人才”提供基本的福惠,予以更多人文关怀,既是各地巩固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也是人民政府为人民的基本担当和应有胸襟。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