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要让企业挑大梁

2017年12月21日 10:08   来源:广州日报   练洪洋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坚持准入条件透明化、审批范围最小化。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快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

  放眼全球,产教融合发展方兴未艾。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全球孕育兴起,各国在制定“再工业化”战略时,都把发展高质量、终身化、创新性的职业教育,建立一流的技能体系,作为最重要的策略。如德国发布《职业教育与培训现代化和结构完善指南》,提出促使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以有效应对新的人口、经济、科技及国际发展挑战。

  “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写入《中国制造2025》这句话,表明中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决心。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制造业之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之争。随着产业升级,未来简单重复性劳动的岗位将大幅减少,而生产服务业、电子信息产业将容纳大量的就业人员。这些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从何而来?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从实践中来,从产教融合发展中来。在这方面,我国也相当重视,早在2007年就成立了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实践中也涌现出不少像中关村这种以创新企业为主体、产教融合发展的成功典范。

  总体而言,我国产教融合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宏观层面,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错位现象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规划布局、人才培养层次、类型与产业布局和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长期短缺。“博士硕士满街跑,高级技工难寻找”“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等不断刺痛我们。微观层面,产教融合发展多半处于“学校热、企业冷”的状态,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脱节,“重理论、轻实践”问题普遍存在,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局面尚未根本形成。

  站在企业角度,办职业教育需要成本,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未必能够直接变现,投入产出比不确定,因此心存疑虑。如果企业家缺乏心怀天下的大局观和着眼未来的战略眼光,想让他们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发展并不容易。因此,深化产教融合发展,亟须一套激励机制,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收益,从而提升企业参与意愿。譬如,在办学资格、办学用地、建设规划、投资融资等方面出台“政策包”,降低企业举办职业院校门槛;政府通过委托培养或购买服务等方式,为举办职业院校的企业予以财政扶持;利用税收工具,对参与产教融合发展的企业实行税收减免;鼓励产教融合发展走市场化之路,让企业举办职业院校变得有利可图……

  做好产教融合发展这道大题,大企业要有大作为,尤其是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大型国有企业。举办职业院校,大型企业通过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的方式回馈社会、回报国家,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境界。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