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层层放水”的管理养了些什么“鱼”?

2017年12月21日 09:05   来源:工人日报   林琳

  “层层放水”要么是实在太懒,不想干事,应付了事;要么是你知我知,故意放水,“皆大欢喜”。

  12月19日的《中国纪检监察报》曝光了一起骗取危房改造补助款的典型——村委会在村民自愿申报的基础上,自行添加了不少其他村民的名字造册申报,其中甚至有外村村民,而乡镇、县有关部门并未认真审核或及时指出申报材料的问题。最终,一份漏洞百出的假名单换来了货真价实的扶贫款。“层层放水”被发现后,各级相关部门又开始“层层卸责”。

  用外村村民的名字和材料,给本村申请扶贫款项,真是够讽刺和“幽默”的。如此没有技术含量的造假手段居然能成功,可见监管沦为摆设,“层层放水”很严重。一个村有哪些人家、姓甚名谁,谁家的房子属于危房,只要稍微走访一下,不难发现。如果有个公示或抽查制度,相信一些地方也不会如此肆无忌惮。

  “层层放水”要么是实在太懒,不想干事,应付了事;要么是你知我知,故意放水,“皆大欢喜”。今天,如果还有基层干部不知道精准扶贫的内涵和要求,仍然有意无意地把扶贫款项随意拨出了事,实在是应该“下课”了。就算这样的情况只是个别,也应该引起足够的反思和重视。

  此番事件中,村委会的造假让人气愤,但基层治理和监管的“层层放水”更令人心忧。逐级设立的行政管理机制,每一部门、每一层级应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逐级管理也是一个层层把关的过程,万一哪一层级出了问题,上级还有弥补的机会。打个比方说,村长、镇长、县长,就像一道道闸门,要在各自的平台上蓄好自己的水、管好自己的闸,该放行时要放行、该拦截时要拦截。如果一道闸门出了问题,尚且有可挽回的余地,如果道道闸门都质量堪忧,要么焊缝有缺陷,要么防腐效果差,要么某个部件失灵,后果显然不堪设想。

  现实中,类似“层层放水”“层层失灵”的管理还有不少。比如,有些问题食品从生产到销售,所涉及的环节和部门不少,结果却是一路绿灯、畅通无阻;有些地方企业长年排污,搞得百姓庄稼种不成、水不敢喝甚至窗户不敢开,结果却是村里、乡里、县里都说“不知情”;有的违章建筑多少年屹立不倒甚至越建越多、越盖越高,只要不出事,基本不会有人过问……

  “层层放水”的管理养了些什么“鱼”?

  可能是贪腐的“鱼”——把各种政策拨款“腾挪”进自己腰包,或者拿人钱财、替人办事;可能是失职渎职、庸懒散的“鱼”——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传达会议、以讲话落实讲话,不作为、慢作为;可能是有各种危害的“鱼”——长期非法排污,制售假冒伪劣……一路放水,把鱼苗养成了鱼、把小鱼养成了大鱼,任其兴风作浪、为所欲为,让社会治理出现种种漏洞,让百姓的钱被糟蹋,让政府的形象受到损伤。“层层放水”的管理应该被“层层追责”。

  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是官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的关键。“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各级官员不管职级高低、权力大小,都应该有担当、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能总想着“后面还有闸门,放点水没关系”,总想当老好人,而应把自己当成“最后一道闸门”,忠于职守,严防死守,对矛盾和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对工作尽责,对百姓负责。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消除属地化管理的弊端    2017年12月11日
  • ·前瞻性调控中的预期管理    2017年10月10日
  • ·尊重地方对道路的务实管理    2017年08月3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