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监局“你点我检”折射的治理诚意

2017年12月13日 07:46   来源:北京日报   晁星

  对哪些食品不放心?你来点名,我来检测。四个多月来,东城区食药监局微信“你点我检”平台,收到了近1.5万条居民诉求。以此为线索,工作人员对辖区商超、农贸市场、小食杂店等售卖的680种食品进行了抽检。未来,这一模式还将延伸到餐饮企业,让老百姓更多地参与到食品监管中来。

  “舌尖上的安全”是每个人最朴素的诉求,食品监管因而最能牵动人心。曾几何时,“毒大米”“地沟油”等屡见报端,老百姓一度“谈食色变”。近些年,食品安全状况改观很大,但人们的信任感依旧脆弱。据统计,食品安全已连续5年居于“最让人担忧的十大安全问题”之首。现实生活中,人们虽总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与疑问,比如“某蔬菜有无农药残留”“某肉制品有无违规添加剂”等等,可总是苦于无力辨别。“你点我检”这一创新之举,虽然不足以覆盖人们的诉求,却给了大家更多安心和信心,让老百姓知道通过何种方式,就能了解家门口的“米袋子”“菜篮子”靠不靠谱。

  回溯多年来的监管方式,我们能够清晰感受到相关部门的思路之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在“报喜不报忧”的习惯性思维下,相关部门遇事总是马上开出百分之九十几合格的“定心丸”,但在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上,消费者最想知道的恰恰是那百分之几的不合格产品到底姓甚名谁。渐渐地,着重曝光“不合格”成为常态,但很多时候又跟公众关切不对板,公布的人们不关心,人们关心的没公布,信息的供需错位总让人觉得是隔靴搔痒。在不断的试错与调整中,相关部门终于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监管体系:定期抽检成为规定动作,对婴幼儿乳粉等重点品种“月月抽检、月月公开”。如今又增加了“你点我检”一类创新形式,强化了治理的回应性。而执法方式的点滴变化,反映出政府角色定位的变化:要做好“管理者”,更要做好“服务者”。

  从根本上看,角色之变说明相关部门对权力来源有了更准确的认知,把人民放在了“最高位置”,更加关心群众的痛感、忧心群众的顾虑。放眼全市,类似问需于民的动作近年来还有很多:疏解腾退之后的空间怎么用,请附近居民谈想法;“北京最老斜街”鼓楼西大街怎么改,市民可前往居民议事厅出谋划策;老楼加装电梯的费用怎么分摊,挨家挨户询意见……从倾听民意诉求中改善治理,在回应舆论关切中寻求进步,实现政府与社会、市民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正是现代行政的基本理念。“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广大群众既有发现问题的眼睛,也有解决问题的智慧,始终以民之所呼为公共政策标尺,我们的城市治理才能更有效率、更有温度。

  公共治理理论认为,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当前,人们的权利意识空前觉醒,发声渠道愈发丰富,政府与市民的交流互动格外频繁。可以想见,这种交互性在将来会愈发显著,“你点我检”这类的治理举措应当成为常态。时刻关注民意风向,在良性互动中促进社会共识、完善公共治理,这是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目标和现实途径。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