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稳定资本市场要有“釜底抽薪”之策

2017年12月04日 09:40   来源:红网   江锡钰

  高莉指出,“送转股”本身是公司根据自身状况实施的自主行为。但是,部分公司将“高送转”作为掩护限售股解禁、大股东减持出逃的工具,并常常伴生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还破坏了资本市场的“三公”原则,对此需要从严监管。(12月2日《证券时报》)

  高莉是证监会的新闻发言人之一,她在本月1日下午证监会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所做的上述表示,立即成了各大财经媒体的头条。

  的确,每到年底,“高送转”都是资本市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所谓“高送转”也就是大比例向股东派发红股或利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虽然如高莉所言,“(高送转)是对股权内部结构的调整,对公司的资产规模、经营业绩以及未来发展均没有实质性影响”,但上市公司总是宣称对公司未来发展有信心,业绩能跟上股本扩张,是为了做大做强。这其中,也确有极少数公司在股本扩张后做大做强了,但绝大多数的“高送转”公司,玩的是股本拆细的游戏。将“高送转”作为“利好”,拉高股价,掩护原始股东出逃。

  可以说,证监会严管“高送转”出的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实招,但是,要真正稳定资本市场,让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不仅要严管“高送转”,更要抓住扰乱资本市场的限售股和大股东的非理性减持。

  如今新股发行上市后,原来成本在一元钱左右的原始股东,占总股本比例5%以下的小股东(俗称小非),一年即可解禁上市,持股比例5%以上的大股东(俗称大非),3年后每年可减持25%,即4年可以卖光。很多上市公司,“小非”又往往是“大非”的亲朋好友关系户,所以,上市一年后,很多公司就利用“高送转”或者出其他“利好”拉高股价掩护“小非”减持,3年后,再利用重组等“利好”,甚至虚构业绩等手段,掩护“大非”出逃。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花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于原始股东的价格买的新股,最后被跌得一地鸡毛,这样的“惨况”在股市上比比皆是。

  大小非减持后一夜暴富,进一步加大了贫富差距,一些“大非”通过上市减持股票,几年间就成了拥有几亿十几亿现金的富豪,大肆购买豪宅和其他奢侈品,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这也正是很多人不惜以身试法,造假行贿,也要上市,几百家公司排队形成“堰塞湖”的重要原因。

  所以说,要稳定资本市场,必须釜底抽薪,彻底打消某些人“一夜暴富”的幻想,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将已上市和拟上市公司的注意力引导到发展实体经济上来,而不是企图通过上市去做不劳而获的食利阶层。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