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规范减持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2017年11月08日 08:52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择远

  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违法减持行为,证监会的态度一直以来都非常明确:重拳治乱,严厉打击。如果其中有涉嫌刑事犯罪的,坚决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责。

  然而,日前有消息称,时下大股东减持因受到政策制约而出现了新的变化,即大股东将大量甚至全部股权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卖给其他机构,从而实现大规模套现甚至是“清仓式”减持。

  笔者认为,部分通过定增进来的资金,以套利为目的,对上市公司毫无感情而言。他们的这种“清仓式”减持行为,对市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同时,还会影响中小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情况严重的还会影响到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尤其是产业资本的大规模减持,不但会令股市承压,危害股市健康发展,也会给整个宏观经济带来危害,使宏观经济面临“失血”风险。

  所以,对于这种“清仓式”减持行为,必须予以严查、严惩,要坚决对这种行为说“不”。

  事实上,对于违规减持行为,监管层长期以来都坚决予以打击,并且,也处罚了不少公司。比如,在最近通报的山东墨龙案中,张恩荣、张云三作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总经理,滥用信息优势和控股地位,在上市公司重大亏损内幕信息发布前抛售公司股票,鱼肉市场,情节恶劣,是“吃相”难看的典型案例,严重侵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证监会果断出击、严肃处理,依法对其处以罚没款总计约1.2亿元。

  同时,对于减持制度,监管层也在不断予以完善。比如,证监会于今年5月26日发布的《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明确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减持行为,对于利用减持进行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的,加强稽查执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严格追究违法违规主体的法律责任”。

  股份减持制度是资本市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也是境外成熟市场通行的制度规则,涉及资本市场的各个方面。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的规则体系,确立了以锁定期安排和后续减持比例限制、信息披露要求为基础的减持制度。应该说,减持制度在稳定市场秩序,引导上市公司股东规范、理性、有序减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如果大股东无序减持、违法减持、“清仓式”减持,必然会对上市公司、对资本市场带来很大影响。所以,还是希望市场各方主体树立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自觉遵守减持制度规则,切实做到规范、理性、有序减持股份,共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凡是敢触碰资本市场红线、底线的,必将付出沉重代价。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